注液杯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203388阅读:1588来源:国知局
注液杯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抽真空与注液在同一工位完成,有效提高注液效率的注液杯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在生产中需要将电池液注射到电芯中,现有的锂电池一般采用手动注液或者自动注液两种方式;而自动注液方式中,通常又需要在注液前对电池壳体进行抽真空,抽真空工序是通过管道连接抽真空泵,利用抽真空泵对电池的周围的密封空间及电池内部进行抽气,以达到真空的目的,以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注液工序;但是,由于在抽真空的过程中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这种抽真空的方式抽真空速度较慢,抽完真空后才能对注液杯内进行注液,因此,整个注液过程会花费较长的时间,从而影响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体;另外,这种在真空环境中注液的方式也很难保证注液杯内的电池液完全进入电池壳体内,而不残留在注液杯或注液嘴内,残留部分便会发生滴漏的现像,注液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真空与注液在同一工位完成,有效提高注液效率的注液杯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注液杯装置包括杯体、杯中杆、管道、连接块,所述杯体设有注液腔及连通所述注液腔的注液通道,所述注液腔内设有内管,所述内管的下端靠近所述注液腔的内底部且所述内管的上端与所述连接块连通,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管道的另一端与注液嘴连通;所述杯中杆内部设有通道,下端设有堵头,且所述杯中杆呈滑动设置,所述杯中杆滑到第一位置时,所述堵头封堵于所述内管的上端,以使所述通道的出口通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管道连通;所述杯中杆滑到第二位置时,所述堵头离开所述内管的上端,以使所述内管通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管道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通过将所述内管与连接块连通,又将所述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块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块连通,再设置一杯中杆,使所述杯中杆呈滑动设置,从而使所述杯中杆能滑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以实现所述通道与所述管道连通;或者使所述内管与所述管道连通。当所述通道与所述管道连通时,可以通过管道及注液嘴对容器进行抽真空,与此同时,所述注液腔内可进行注液,从而节约工作时间,提高注液效率。当所述内管与所述管道连通时,由于容器内为真空状态,进而又可以通过内管、连接块、管道及注液嘴将注液吸入到容器内实现注液的目的,整个注液过程利用虹吸原理,注液十分彻底,从而避免残液在注液口滴漏。

较佳地,所述杯体上部设有杯顶盖,所述连接块及杯中杆设置于所述杯顶盖。设置所述杯顶盖一方面可以盖合于所述杯体上以形成所述注液腔,另一方面可以为所述连接块及杯中杆提供安装载体。

较佳地,所述杯体下部设有杯底盖,所述注液嘴设置于所述杯底盖。设置所述杯底盖即可以连接于所述杯体上以形成所述注液腔,另一方面可以为所述注液嘴提供安装载体。

较佳地,所述注液腔的底部呈倒锥体,所述内管的下端位于所述倒锥体的底部。倒锥体的结构可以使剩余的注液总是集中到所述内管的下端入口中,从而有利于注液完全,避免残留在注液腔内,提高注液量的精准性。

较佳地,所述注液杯装置还包括一弹簧,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杯中杆与所述杯体之间,以使所述杯中杆的堵头离开所述内管的上端,从而可以使所述杯中杆在不受压力的情况下自动上升,使所述内管通过连接块与所述管道连通,达到自动注液的目的。

较佳地,所述内管与所述连接块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中部设有一容置孔,所述堵头封堵于所述内管的上端时,所述堵头置于所述容置孔内。所述第一密封圈能包覆所述堵头,从而密封所述内管与连接块之间的连接通路,实现所述通道与所述连接块连通。

较佳地,所述堵头及所述管道与所述连接块之间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可以避免接口处发生漏气或漏液,保证注液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注液杯装置的剖面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注液杯装置上部的剖面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注液杯装置下部的剖面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注液杯装置抽真空时杯中杆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发明注液杯装置100包括杯体1、杯中杆2、管道3及连接块4,所述杯体1上部设有杯顶盖11,所述连接块4及杯中杆2设置于所述杯顶盖11;所述杯体1下部设有杯底盖12,注液嘴5设置于所述杯底盖12;所述杯顶盖11及杯底盖12一方面可以盖合于所述杯体1上以形成所述注液腔13,另一方面可以为所述连接块4、杯中杆2及注液嘴5提供安装载体。所述杯体1设有注液腔13及连通所述注液腔13的注液通道14,所述注液通道14与外界连通,通过所述注液通道14可以向所述注液腔13内注入电池液,所述注液腔13内设有内管6,所述内管6的下端靠近所述注液腔13的内底部并与所述注液腔13连通,且所述内管6的上端与所述连接块4连通。所述连接块4固定于所述杯顶盖11内,所述连接块4为中空且设有多个供插入并连通的连接口41,所述连接块4通过连接口41与所述管道3的一端连通。所述管道3的另一端与所述注液嘴5连通;所述杯中杆2内部设有通道21,通道21从所述杯中杆2上端的进口延伸到下端侧壁的出口,所述杯中杆2的下端设有堵头22,且所述杯中杆2呈滑动地设置于的杯顶盖11上且中心轴与所述内管6的中心轴同轴,所述杯中杆2向下滑到最低点时为第一位置,向上滑到最高点时为第二位置;所述杯中杆2滑到第一位置时,所述堵头22封堵于所述内管6的上端,以使所述通道21的出口通过所述连接块4的其中一连接口41与所述管道3连通;所述杯中杆2滑到第二位置时,所述堵头22离开所述内管6的上端,此时,所述通道21的出口离于所述连接块4的连接口41且所述堵头22封堵所述连接块4,以使所述通道21与所述管道3断开连接,而所述内管6通过所述连接块4与所述管道3连通。

再如图2所示,所述注液杯装置100还包括一弹簧7,所述弹簧7设置于所述杯中杆2与所述杯体1之间,以使所述杯中杆2的堵头22离开所述内管6的上端,从而可以使所述杯中杆2在不受压力的情况下自动上升,使所述内管6通过连接块4与所述管道3连通,达到自动注液的目的。

所述内管6与所述连接块4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8,所述中部设有一容置孔81,所述堵头22封堵于所述内管6的上端时,所述堵头22置于所述容置孔81内。所述第一密封圈8能包覆所述堵头22,从而密封所述内管6与连接块4之间的连接通路,实现所述通道21与所述连接块4连通。

所述堵头22及所述管道3与所述连接块4之间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第二密封圈9。所述第二密封圈9可以避免接口处发生漏气或漏液,保证注液的稳定性。

再如图3所示,所述注液腔13的底部呈倒锥体13a,所述内管6的下端位于所述倒锥体13a的底部。倒锥体13a的结构可以使剩余的注液总是集中到所述内管6的下端入口中,从而有利于注液完全,避免残留在注液腔13内,提高注液量的精准性。

综合上述,下面对本发明注液杯装置100的注液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如下:

如图2所示,注液前,所述注液嘴5插接于电池壳体的注液口中,以使注液嘴5与电池壳体内部连通;所述杯中杆2受到抽真空设备的压力向下移动并压缩所述弹簧7,使得所述堵头22插入所述容置孔81内,这时,所述堵头22封堵所述内管6的上端出口,所述内管6不与所述连接块4连通;同时,所述杯中杆2的通道21的出口与所述连接块4的连接口41连通,从而实现与所述管道3连通。此时,所述电池壳体、注液嘴5、管道3、连接块4及通道21形成一通路,所述抽真空设备对电池壳体内部进行抽真空。另外,在抽真空的过程中,电池液从所述注液通道14注入所述注液腔13内。

如图4所示,当完成抽真空时,所述抽真空设备移除,使得所述杯中杆2的压力消失,这时,在所述弹簧7的回复力作用下,所述杯中杆2向上移动,从而使所述堵头22离开所述内管6的上端的出口,所述通道21的出口离开所述连接块4,此时,所述通道21与连接块4的通路隔断,而所述内管6、连接块4、管道3及注液嘴5形成一通路。在所述电池壳体的真空状态及注液腔13内的气压作用下,位于注液腔13内的电池液从所述内管6的下端通过连接块4、管道3及注液嘴5注入到所述电池壳体内,实现注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通过将所述内管6与连接块4连通,又将所述管道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块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块4连通,再设置一杯中杆2,使所述杯中杆2呈滑动设置,从而使所述杯中杆2能滑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以实现所述通道21与所述管道3连通;或者使所述内管6与所述管道3连通。当所述通道21与所述管道3连通时,可以通过管道3及注液嘴5对容器进行抽真空,与此同时,所述注液腔13内可进行注液,从而节约工作时间,提高注液效率。当所述内管6与所述管道3连通时,由于容器内为真空状态,进而又可以通过内管6、连接块4、管道3及注液嘴5将注液吸入到容器内实现注液的目的,整个注液过程利用虹吸原理,注液十分彻底,从而避免残液在注液口滴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