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34418阅读:701来源:国知局
烟气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烟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我国仍然存在着面广量多的中小型燃煤锅炉或其他小型窑炉,其排放的烟气中含有粉尘、酸性气体、二噁英等污染物,目前的烟气净化装置主要有水膜除尘器、文丘里旋风水膜除尘器、卧式旋风水膜除尘器、冲击式水浴除尘器、自激式除尘器以及高压静电滤槽复合型卧式除尘器等湿式处理装置,为保证处理效果有的采用两级或多级串联。这些烟气净化装置存在的缺点是净化效果差、汽水分离不好,出口烟气带水,影响后续管道和引风机的寿命,增加维修量和运行管理费用,而且这些烟气净化装置在使用时可能受到酸碱腐蚀、高温含尘烟火的冲刷、磨损和烧蚀等损害因素,导致其耐腐蚀性能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烟气净化装置,净化效果差、工艺复杂、占地面积大、耐腐蚀性差以及运行管理费用高等问题,提出一种烟气净化装置,该烟气净化装置烟气净化效果好、耐腐蚀,便于维护、运行费用低、适合我国国情。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烟气净化装置,包括塔体、集液槽和灰渣槽,所述塔体的底部与集液槽连通,所述集液槽的底部与灰渣槽连通;
[0006]所述塔体设置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在塔体内部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第一洗涤吸收层、第一喷淋管束、第二洗涤吸收层和第二喷淋管束;所述第一洗涤吸收层和第一喷淋管束之间的塔体上设置有第一人孔,所述第二喷淋管束上部的塔体上设置有第二人孔;
[0007]所述集液槽通过循环泵分别与第一喷淋管束和第二喷淋管束连通;
[0008]所述集液槽与吸收剂补充管路连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塔体为圆柱形或长方形,塔体的底部为倒置的锥形,在塔体的烟气出口处设置除沫器和旋流板。
[0010]进一步的,所述旋流板的数量为5至11片,除沫器为丝网状。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洗涤吸收层的填充物为陶瓷拉西环填料,所述第二洗涤吸收层的填充物为波纹填料。
[0012]进一步的,在所述集液槽与循环泵之间还包括过滤器。
[0013]进一步的,所述集液槽为圆柱形或矩形槽体,其底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至30°,所述集液槽的侧面设有液位计。
[0014]进一步的,所述集液槽内部设置pH检测装置,所述pH检测装置与吸收剂补充管路上的调节阀为联锁自动控制。
[0015]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泵与第一喷淋管束和第二喷淋管束之间的管路中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和流量检测装置。
[0016]进一步的,在所述灰渣槽的底端设置有出渣器,所述出渣器与电机连接。
[0017]本实用新型烟气净化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可应用于小型燃煤锅炉及其类似的工业窑炉烟气除尘脱硫净化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00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气净化装置,能够对烟气中粉尘和S02、HCL等酸性气体具有双重净化作用。
[0019]1、适用范围广,可应用于小型燃煤锅炉、垃圾焚烧炉、工业炉窑等烟气后处理中。
[0020]2、应用效果好,经过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处理后烟气中S02、HCL等酸性气体去除率可以达到95%以上,粉尘去除率达到99%,尤其对10 μ m以下细微粉尘脱出率高。
[0021]3、本实用新型装置一体化,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装置运行稳定可靠。
[0022]4、本实用新型具有耐腐蚀、耐磨损、耐高温、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a_b为喷淋管束的布置示意图;
[0025]图3为旋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附图标记指代的技术特征为:
[0027]1、塔体;2、集液槽;3、灰渣槽;4、烟气入口 ;5、烟气出口 ;6、第一洗涤吸收层;7、第一喷淋管束;8、第二洗涤吸收层;9、第二喷淋管束;10、第一人孔;11、第二人孔;12、循环泵;13、吸收剂补充管路;14、除沫器;15、旋流板;16、过滤器;17、出渣器;18、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烟气净化装置,包括塔体1、集液槽2和灰渣槽3,所述塔体I的底部与集液槽2连通,所述集液槽2的底部与灰渣槽3连通;所述塔体I设置有烟气入口 4和烟气出口 5,在塔体I内部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第一洗涤吸收层6、第一喷淋管束7、第二洗涤吸收层8和第二喷淋管束9 ;所述第一洗涤吸收层6和第一喷淋管束7之间的塔体I上设置有第一人孔10,所述第二喷淋管束9上部的塔体I上设置有第二人孔11 ;所述集液槽2通过循环泵12分别与第一喷淋管束7和第二喷淋管束9连通;所述集液槽2与吸收剂补充管路13连通。
[00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塔体I为圆柱形,塔体I的底部为倒置的圆锥形,在塔体I的烟气出口 5处设置除沫器14和旋流板15,其中,除沫器14在旋流板15的上方。所述旋流板15的数量可以为5至11片,除沫器14为丝网状。所述第一喷淋管束7为圆环式喷淋管束,所述第二喷淋管束9为分散式喷淋管束。设置除沫器14和旋流板15用以分离烟气中的水分,防止排除的气体夹带液沫。第一洗涤吸收层6的填充物为陶瓷拉西环填料,第二洗涤吸收层7的填充物为波纹填料。图2a_b为喷淋管束的布置示意图。图2a为圆环式喷淋管束的布置示意图。图2b为分散式喷淋管束的布置示意图。参照图2a和图2b,具体的,烟气从烟气入口 4进入到第一洗涤吸收层6,第一洗涤吸收层6设有格栅支撑上面的陶瓷拉西环填料,第一喷淋管束7为两个同心圆形喷淋管束形成的圆环式喷淋管束,每个圆形喷淋管束上装有喷嘴,喷嘴方向垂直向下,喷嘴的布置方式为内外环交错开排列,烟气在第一洗涤吸收层6中与第一喷淋管束7喷洒的洗涤吸收剂逆流接触,不仅增加烟气的停留时间,而且利用喷嘴雾化后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特性可以强化烟气的洗涤吸收过程,提高吸收传质过程效率,此过程主要去除1ym以上的粉尘和大部分酸性气体,产生的吸收剂降落至集液槽2中,经第一级吸收处理后的尾气进入到第二洗涤吸收层8,第二洗涤吸收层8底部是V型结构支架上装有规整的波纹填料,第二喷淋管束9设有分散式喷嘴,喷嘴方向垂直向下,数量以雾化面布满整个塔界面为宜,流量为第一洗涤吸收层6的2/3,分散式喷嘴雾化的液滴尺寸在20-50 μ m,在第二洗涤吸收层8形成全覆盖的液膜,重点对烟气中的粉尘和其他杂质及进一步洗涤吸收,第二洗涤吸收层8与第一洗涤吸收层6形成的吸收剂汇总后进入到集液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