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外冷却装置的注塑机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242567阅读:1279来源:国知局
具有外冷却装置的注塑机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外冷却装置的注塑机。



背景技术:

目前塑料制品被广泛的使用,塑料制品的加工一般采用注塑成型,但由于塑料产品大部分具有一定塑性,为减少或者避免产品注塑完成后发生变形,通常需要对注塑后的产品进行冷却。目前存在利用冷却定型工装对产品进行冷却,虽然在定型效果上较好,但存在工时长效率低的问题。而为提高冷却效率会将注塑完后的产品投放到一个专用于产品冷却的冷却水槽中,但由于塑料制品的密度较低一般会漂浮在水面上,使得塑料制品的部分得不到有效的冷却,如果通过人为操作将塑料制品逐个浸没到水中,会提升人工成本且此种方式在冷却效率也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外冷却装置的注塑机,可使得完成注塑后的产品得到充分的冷却,且取代人工操作提高了冷却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具有外冷却装置的注塑机,所述外冷却装置包括:

盛装有冷却介质的冷却水槽,所述冷却水槽在侧壁上具有一出料口以及用于启闭该出料口的封闭板;

接料水槽,设于出料口的一侧且处于冷却水槽的下游;

压料组件,所述压料机构位于冷却水槽的槽口上方,包括压料板、驱动压料板靠近/远离冷却水槽一侧的垂直进给部件以及驱动压料板靠近/远离出料口一侧的水平进给部件,其中所述压料板在水平进给部件的驱动下可作用于封闭板开启出料口;

下料通道,用于承接注塑成型后的注塑件并将注塑件输送至冷却水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塑成型后的注塑件会掉落在下料通道中,并被输送至冷却水槽内,由于密度问题注塑件被漂浮在冷却介质上,此时利用压料板在垂直进给部件驱动下进行下压并作用于注塑件使其完全浸没到冷却介质中进行全方位的冷却操作;同时压料板会在水平进给部件驱动靠向于出料口一侧并最终作用于封闭板,通过压料板顶开封闭板打开出料口,冷却介质会从出料口中排出进入到接料水槽内,注塑件会随着介质的流动绝大部分会掉落到接料水槽中进行冷却后的回收,全过程中从下料到完全冷却再到出料回收替代人工操作,提高了冷却效果以及冷却效率。

作为优选地,所述注塑机还包括顶出油缸、连接于顶出油缸的第一无杆腔内的进油总管以及连接于顶出油缸的第一有杆腔内的回油总管;所述垂直进给部件为压料油缸,所述进油总管的支路上连接有回油支管,所述回油支管连接于压料油缸的第二有杆腔,所述回油总管的支路上连接有进油支管,所述回油支管连接于压料油缸的第二无杆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出油缸作为顶针板的驱动机构,可带动顶针板位移,而顶针板位移的同时会带动若干顶针推动塑料制品使其从动模上脱落,当液压油从进油总管进入到顶出油缸的第一无杆腔内时,顶出油缸的活塞杆从活塞缸中被顶出推动顶针板位移,塑料制品进行脱模操作,与此同时部分液压油会通过回油支管进入到第二有杆腔中,使得压料油缸的活塞杆回退带动压料板往远离冷却水槽一侧移动,使得塑料制品能顺利的从下料通道滑至进入到冷却水槽内;当液压油从回油总管进入到第一有杆腔中时,顶出油缸的活塞杆回退模具合模进行下一次的注塑操作,与此同时部分液压油会通过进油支管进入到压料油缸的第二无杆腔中,使得压料油缸的活塞杆顶出并带动压料板往容器一侧移动,并最终作用于漂浮在冷却介质上的注塑件使其完全浸没到冷却介质内,实现了产品脱模下料时压料板上移,合模注塑时压料板下移施压,减少了人为控制执行件动作,更进一步的提高了冷却效率。

作为优选地,所述水平进给部件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与驱动电机连接丝杠,所述丝杠上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上固定有滑动座,所述垂直进给部件固定于滑动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丝杠在转动过程中带动螺母沿丝杠的轴线发生位移,同时带动滑动座沿丝杠的轴线发生位移,进而实现垂直进给部件的水平位移,而采用丝杠螺母的传动方式传动精度较高,且传动过程较为平稳。

作为优选地,所述压料板上还设置有推料板,所述推料板垂直于压料板的水平进给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垂直进给部件在由水平进给部件的驱动下进行水平运动时,同时带动压料板发生水平运动,而压料板在水平运动时会通过推料板作用于注塑件上,注塑件由于密度小会始终贴合在压料板的下方,进而注塑件会随着推料板的阻挡作用一同扫至到出料口一侧,最终出料口被打开后能使得所有的注塑件都从冷却水槽中扫出,提高注塑件的回收率,减少后续滞留在冷却水槽中注塑件的数量;同时通过丝杠螺母的传动方式使得在扫料过程中更为稳定,更好的确保注塑件的回收率。

作为优选地,所述外冷却装置还包括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包括通入于接料水槽内的抽水管以及通入至冷却水槽内的进水管,所述冷却水槽相对出料口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供进水管连接的进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水泵的设置首先能将倾泻到接料水槽内的冷却介质重新打回到冷却水槽内,减少后续人工对冷却水槽进行注液以及对接料水槽进行排液操作,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冷却效率;另外将进水口开设在相对出料口的侧壁上,当出料口处于打开状态时通过进水管向冷却水槽通水会对注塑件产生额外的带动效果,提高注塑件的回收率。

作为优选地,所述外冷却装置还包括补给水箱,所述补给水箱内设置有补给水泵,所述补给水泵包括通入于冷却水槽内的补给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水槽在进行排水回收注塑件时,部分冷却介质会洒出到接料水槽外导致冷却介质的量会逐步减少,而补给水箱的设置可及时提供冷却介质并利用补给水泵作为动力源打入到冷却水槽中,提高注塑件冷却处理的连续性,进一步的提升冷却效率。

作为优选地,所述接料水槽内还设置有接料箱,所述接料箱的底部开设有若干透水口,其中接料箱的底部与接料水槽的槽底之间存在间距形成储水区,所述抽水管通入于储水区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塑件在从冷却水槽中排出时,能掉落到接料箱中,而冷却介质能利用接料箱底部的透水口渗透到接料水槽中,在等到所有注塑件全部掉落到接料箱后只要将接料箱从接料水槽中取出即可,并换上空的接料箱可提高注塑件回收的效率,进而提升整个冷却效率;另外接料箱底部与接料水槽的槽底之间存在间距而形成的储水区便于循环水泵的抽水。

作为优选地,所述接料水槽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条,所述接料箱的上沿向外延伸设置有可抵接于限位条上的支撑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料箱能在限位条的支撑作用下不会由于盛装过多的注塑件以及受到冷却介质的冲击导致下沉,方便接料箱从接料水槽中的取出。

作为优选地,所述封闭板上设置有始终具有往封闭出料口一侧运动趋势的弹簧铰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簧铰链连接封闭板在压料板复位后能自动关闭出料口,并利用弹簧铰链的弹性力克服冷却介质的压力,保证出料口的封闭状态。

作为优选地,所述出料口的下方垂直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上沿设置有第一阶梯面,所述封闭板的下沿设置有与第一阶梯面嵌合的第二阶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的设置起到对封闭板的限位作用,利用第一阶梯面与第二阶梯面互相嵌合来实现对封闭板的限位。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下料通道直接承接注塑成型后的注塑件并使其自动滑落至冷却水槽中,并利用压料组件对注塑件进行施压使其完全浸没到冷却介质中提高冷却效果,并能在压料组件的带动下自动完成冷却后的回收操作,提高冷却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2、通过压料油缸与注塑机内的顶出油缸连接,实现注塑件下料时压料板上移给注塑件让道,合模复位时压料板下移对注塑件施压使其完全浸没到冷却介质中,更好提高的冷却效率;

3、通过设置循环水泵以及补给水泵对冷却水槽的冷却介质进行循环利用以及补给操作,使得注塑件冷却操作能够更长持续运作,更进一步的提高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外冷却装置的注塑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外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外冷却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为图3的b部放大图;

图6为压料组件除去压料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压料板与推料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顶出油缸与压料油缸之间的油路连接示意图;

图9为注塑件在外冷却装置内进行回收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0、注塑机;11、顶出油缸;111、第一有杆腔;112、第一活塞杆;113、第一无杆腔;12、进油总管;13、回油总管;20、外冷却装置;21、下料通道;22、支架;23、冷却水槽;231、封闭板;2311、第一阶梯面;232、挡板;2321、第二阶梯面;233、进水口;234、出料口;24、接料水槽;241、储水区;242、限位条;25、压料组件;251、水平进给部件;2511、驱动电机;2512、丝杠;2513、螺母;2514、滑动座;2515、底座;252、压料油缸;2521、第二活塞杆;2522、第二有杆腔;2523、第二无杆腔;2524、进油支管;2525、回油支管;253、压料板;254、推料板;2541、过水口;26、补给水箱;27、循环水泵;271、抽水管;272、进水管;28、补给水泵;281、补给管;29、接料箱;291、透水口;292、支撑条;30、注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一种具有外冷却装置的注塑机,包括用于产品注塑成型的注塑机10,该注塑机10具有一外冷却装置20,用于注塑成型后产品的冷却操作。外冷却装置20包括一下料通道21,该下料通道21的一端设于注塑模具的下方,可承接注塑成型后的产品并将产品从注塑机10内输送出来。

结合图1与图2,外冷却装置20还包括一支架22,在支架22上设置有冷却水槽23以及与冷却水槽23相邻布置的接料水槽24,在冷却水槽23内盛装有一定量的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可以为冷却水或者冷却液。上述的下料通道21的下料口刚好位于冷却水槽23的上方,此外接料水槽24处于冷却水槽23的下游两者具有一定高度落差。

进一步的结合图2与图3,接料水槽24内还具有一个可拆卸出来的接料箱29,接料箱29的底部开设有若干透水口291,可将冷却水槽23内倾泻下来的冷却介质透入到接料水槽24的底部。另外接料箱29在接料水槽24内安装后,其底部与接料水槽24的槽底之间存在间距形成一储水区241,并且接料箱29在接料水槽24内的安装高度设计能使得储水区241具有一定的深度,可储存一定量的冷却介质。

结合图4,接料水槽24处于上沿的内壁上设有限位条242,限位条242可以仅在接料水槽24的两侧壁上设置或者以环状形式在内壁上设置;接料箱29的上沿水平向外延伸有支撑条292,该支撑条292同样可以仅在接料箱29的两侧边上设置或者以环状形式设置在接料箱29的整圈外沿上。接料箱29利用支撑条292抵接于限位条242上进而实现接料箱29在接料水槽24内的安装固定。

支架22上还安装有一循环水泵27,该循环水泵27具有一抽水管271以及进水管272,其中抽水管271连接在接料水槽24上并通入于储水区241中;进水管272连接在冷却水槽23上,在冷却水槽23远离于接料水槽24的一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口233,该进水口233用于进水管272的连接。

此外,该外冷却装置20还具有一补给水箱26,在补给水箱26内安装有补给水泵28,补给水泵28具有一根补给管281,该补给管281连接在冷却水槽23上,通过补给管281可将补给水箱26内的冷却介质补给到冷却水槽23内。

结合图3、图5与图9,冷却水槽23在相邻接料水槽24的一侧壁上还开设有一出料口234,冷却介质以及产品可由该出料口234从冷却水槽23中倾泻出来。冷却水槽23在开设有出料口234的一侧壁上还通过弹簧铰链设有用于控制出料口234启闭的封闭板231,特别说明弹簧铰链区别现有的铰链在于其具有一定弹性复位力,封闭板231在弹簧铰链的作用始终具有封闭出料口234的运动趋势。

出料口234的下侧具有一挡板232,该挡板232作为封闭板231的限位设置,其上端面设置为第二阶梯面2321,对应的在封闭板231活动端设置为与第二阶梯面2321嵌合的第一阶梯面2311,且当封闭板231与挡板232配合后,封闭板231刚好在垂直位置限位。

此外,上述的弹簧铰链其具有弹性力足以克服冷却水槽23在盛装满冷却介质时内部具有的压力,即在正常产品冷却过程中封闭板231不会被顶开而导致出料口234的开启,可确保正常的冷却操作。

参见图3与图6,外冷却装置20还具有一压料组件25,该压料组件25固定于支架22上且位于冷却水槽23的正方上。所述的压料组件25包括一横跨冷却水槽23的水平进给部件251以及垂直进给部件。具体的水平进给部件251包括固定于支架22上的底座2515,在底座2515的一侧设置有一驱动电机2511,驱动电机2511连接有丝杠2512,在丝杠2512上螺纹连接有一螺母2513,螺母2513上设置有滑动座2514,丝杠2512在驱动电机2511的带动下进行原地转动驱动螺母2513沿丝杠2512的轴向进行移动,进而带动滑动座2514的位移,所述的垂直进给部件固定于滑动座2514上,从而通过水平进给部件251的工作驱动垂直进给部件的水平移动。

结合图6与图7,垂直进给部件在本实施例中为一压料油缸252,在压料油缸252的第二活塞杆2521上连接有一压料板253,压料板253为水平设置并为金属材质;在压料板253的一侧上设置有推料板254,推料板254与压料板253互相垂直,且在推料板254上开设有若干过水口2541。

具体结合图3,压料板253在冷却水槽23内同样处于水平设置,且压料板253的长度与冷却水槽23的宽度相近,避免产品从受到挤压时从压料板253与冷却水槽23内壁的间隙中浮上来。推料板254设置在靠近进水口233的一侧,且具有一定的高度。

图8示出了压料油缸252油路的连接示意,注塑机10内还包括有顶出油缸11,该顶出油作为注塑产品成型下料的动力源,包括第一有杆腔111与第一无杆腔113,第一有杆腔111与第一无杆腔113通过第一活塞杆112予以分隔。压料油缸252同样包括第二有杆腔2522与第二无杆腔2523,第二有杆腔2522与第二无杆腔2523通过第二活塞杆2521予以分隔。

第一无杆腔113连接有一根进油总管12,第一有杆腔111连接有一根回油总管13,当液压油通过进油总管12进入到第一无杆腔113时,会推动第一活塞杆112伸出此时注塑产品开始脱模下料,并且处于第一有杆腔111内的液压油从回油总管13中回流到油箱中。相反的当液压油通过回油总管13进入到第一有杆腔111时,第一活塞杆112缩回此时进入到下一次的注塑循环中,并且处于第一无杆腔113中的液压油从进油总管12中回流到油箱中。

压料油缸252的第二无杆腔2523中连接有一根进油支管2524,该进油支管2524的另一端连接于回油总管13支路上;压料油缸252的第二有杆腔2522中连接有一根回油支管2525,该回油支管2525的另一端连接于进油总管12的支路上。

本注塑机10工作时,注塑件30在注塑模具中成型,当完成注塑时,注塑模具开模,顶出油缸11动作,液压油从进油总管12进入到第一无杆腔113中推动第一活塞杆112伸出,将注塑件30从型腔或者型芯中顶出,与此同时,部分液压油通过回油支管2525进入到压料油缸252的第二有杆腔2522中,使得压料油缸252的第二活塞杆2521缩回,并带动压料板253往远离冷却水槽23的一侧运动,注塑件30被顶出后掉落到下料通道21中,并顺利的落入到冷却水槽23内。

当注塑模具合模时,顶出油缸11的第一活塞杆112进行复位,液压油通过回油总管13进入到第一有杆腔111中,并且部分液压油通过进油支管2524进入到第二无杆腔2523中,推动压料油缸252的第二活塞杆2521伸出,并带动压料板253往冷却水槽23一侧位移,压料板253作用于掉落在冷却水槽23内的注塑件30上,使其完全浸没到冷却介质中,整个流程按照上述动作进行循环。

当完成一定注塑量后进行对注塑件30的出料回收,特别的当处于此出料回收状态时,第二活塞杆2521还是处于伸出状态即注塑件30在压料板253的作用下还处于完全浸没在冷却介质中。此时水平进给部件251工作,带动压料油缸252往出料口234一侧位移,由于注塑件30的密度较低会紧贴在压料板253的下方,并且推料板254的阻挡作用下逐步的被扫至出料口234一端。另外压料板253所处于的平面位于封闭板231铰接处的下方,当压料油缸252继续被驱动靠向于出料口234一侧时,压力板会逐步顶开封闭板231并使得封闭板231绕铰接点进行转动,此时出料口234被打开同时水平进给部件251停止工作如图9所示,冷却介质在重力的作用下倾泻到接料水槽24中,同时注塑件30在冷却介质的带动下同样从出料口234出来进入到接料箱29中收集。

当冷却水槽23内的冷却介质差不多都倾泻光后,启动循环水泵27,将从冷却水槽23中接收过来的冷却介质打回到冷却水槽23内,但由于此时出料口234还处于被打开状态,打回来的冷却介质从进水口233一侧喷入,对冷却水槽23内部进行冲刷将绝少部分滞留在冷却水槽23中注塑件30冲刷出去,直到所有注塑件30从冷却水槽23内出来后循环水泵27停机当然如果在一次回收过程中冷却水槽23内无滞留注塑件30可以跳过此步骤。当完成冲刷后水平进给部件251工作,驱动压料油缸252复位,压料板253逐步的与封闭板231分离,封闭板231在弹簧铰链的作用下复位并最终将出料口234封闭。此时循环水泵27再次开启并且补给水泵28同样开启,向冷却水槽23内注入冷却介质用于下次的冷却操作,而在向冷却水槽23内注入冷却介质时,人为可将接料箱29从接料水槽24中取出,并把所有注塑件30从接料箱29中倒出,回收好后重新将接料箱29放入到接料水槽24中。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