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气浮对边输送装置及玻璃气浮对边输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43616阅读:1353来源:国知局
玻璃气浮对边输送装置及玻璃气浮对边输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玻璃深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玻璃气浮对边输送装置及玻璃气浮对边输送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玻璃深加工领域中,由于输送设备的加工及装配精度有限,使得玻璃在生产线上运输的过程中会出现跑偏现象,当玻璃需要进入下一个对玻璃相对位置要求比较精确的设备如磨边机、钢化炉时,必须提前进行对准调整。目前通常采用对边装置推动玻璃在靠边轮万向轮上滑动来实现对边的方式,此种方式,玻璃板表面在定向轮或万向轮上产生相对滑动,容易造成玻璃表面的损伤。因此,需要一种高效的玻璃对边输送装置来解决玻璃对边时的表面损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气浮对边输送装置及玻璃气浮对边输送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气浮对边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辊道,可输送玻璃移动,所述输送辊道包括若干个沿着玻璃的传输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输送部辊道体;可沿着竖直方向升降的气浮平台,设置于所述输送辊道的下方,所述气浮平台包括:若干个沿着玻璃的传输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风箱单元,每个风箱单元的顶面上设有若干组排气孔组;每个所述输送部辊道体处于两个所述风箱单元之间;气体输送装置,对所述风箱单元的底部输送提升气体,所述提升气体通过所述风箱单元的排气孔组输出;所述输送辊道的两侧相对设置有对边推板和阻挡件,且所述对边推板可沿着所述输送部辊道体的轴向移动;检测玻璃位置的检测传感器;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气体输送装置和所述检测传感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玻璃位置信息,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对边推板和所述输送辊道的运转,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气浮平台的升降。

优选地,当所述输送辊道输送玻璃时,所述气浮平台的顶面移动至所述输送辊道的辊面顶点的下方;当所述气浮平台使所述玻璃悬浮时,所述气浮平台的顶面移动至所述输送辊道的辊面顶点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玻璃气浮对边输送装置还包括板体驱动机构,所述板体驱动机构与所述对边推板和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板体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对边推板,沿着所述输送部辊道体的轴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阻挡件包括在所述输送辊道的一侧,沿着与所述输送部辊道体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靠边轮。

优选地,所述玻璃气浮对边输送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驱动气浮平台沿着竖直方向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连接升降驱动结构,所述升降驱动结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十字转向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十字转向机构的输出端连接中间驱动杆,所述中间驱动杆的两端分别与中间转换部件连接,所述中间转换部件与相应的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所述中间转换部件的输出端连接水平设置的输入蜗杆,所述输入蜗杆与一输出齿轮啮合,所述输出齿轮通过丝杆与所述风箱单元连接。

优选地,所述风箱单元为中空腔体,所有的所述风箱单元的下方设有支撑风箱,所述支撑风箱与所有的所述风箱单元连通,所述气体输送装置对所述支撑风箱输送所述提升气体。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所述的玻璃气浮对边输送装置的玻璃气浮对边输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玻璃气浮对边输送装置进行初始位置的设置,使气浮平台移动至输送辊道的下方;

2)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玻璃的前端通过所述输送辊道的入片口时,控制器控制输送辊道运转,使玻璃在所述输送辊道上移动;

3)当所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玻璃的后端通过所述输送辊道的入片口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输送辊道停止;

4)所述控制器控制气浮平台向上移动,当所述气浮平台的顶面移动到高于所述输送辊道辊面顶点的预设上升位置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气浮平台停止,所述气浮平台向上移动的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气体输送装置对所述风箱单元的底部输送提升气体,所述提升气体通过所述风箱单元的排气孔组输出,所述提升气体在所述气浮平台的顶面与所述玻璃之间形成的气膜层,该气膜层对所述玻璃的支撑,使所述玻璃脱离所述输送辊道的棍面,处于悬浮状态;

5)所述控制器控制对边推板,使所述对边推板沿着所述输送部辊道体的轴向,驱动所述玻璃向阻挡件移动,当所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玻璃与所述阻挡件接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对边推板停止;

6)所述控制器控制气浮平台向下移动,当所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玻璃移动到所述输送辊道上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气体输送装置停止对所述风箱单元的底部输送提升气体;

7)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输送辊道运转,所述输送辊道带动所述玻璃向所述输送辊道的出片口移动。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玻璃气浮对边输送装置及玻璃气浮对边输送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控制器接收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玻璃位置信息,控制器控制输送辊道运转,使玻璃在输送辊道上移动;控制器控制气浮平台升降,气浮平台向上移动的同时,气体输送装置对所述风箱单元的底部输送提升气体,提升气体在所述气浮平台的顶面与所述玻璃之间形成的气膜层,该气膜层对所述玻璃的支撑,使所述玻璃脱离所述输送辊道的棍面,对边推板沿着所述输送部辊道体的轴向,驱动所述玻璃向阻挡件移动,实现对边操作;气浮平台与玻璃之间形成气膜层,在对边过程中玻璃与气浮平台的表面不产生接触从而防止在对边过程中玻璃板表面由于摩擦产生损伤和污染,提高玻璃质量和工作效率;本发明中,检测传感器和控制器结合,能够实现玻璃的自动定位,对边,输送,既能提高玻璃板对边输送效率,又能避免玻璃在对边过程中造成表面磨损和划伤。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施例的玻璃气浮对边输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施例的玻璃气浮对边输送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施例的玻璃气浮对边输送装置在控制器控制下的原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输送辊道

200气浮平台

210风箱单元

211排气孔组

220支撑风箱

300气体输送装置

410对边推板

420阻挡件

500检测传感器

600控制器

700板体驱动机构

800升降机构

810丝杆

910电机

920中间驱动杆

930中间转换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玻璃气浮对边输送装置,包括:

输送辊道100,可输送玻璃移动,输送辊道100包括若干个沿着玻璃的传输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输送部辊道体;

可沿着竖直方向升降的气浮平台200,设置于输送辊道100的下方,气浮平台200包括:若干个沿着玻璃的传输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风箱单元210,每个风箱单元210的顶面上设有若干组排气孔组211;每个输送部辊道体处于两个风箱单元210之间;

气体输送装置300,对风箱单元210的底部输送提升气体,提升气体通过风箱单元210的排气孔组211输出;

输送辊道100的两侧相对设置有对边推板410和阻挡件420,且对边推板410可沿着输送部辊道体的轴向,向着靠近阻挡件420或者远离阻挡件420的方向移动;

检测玻璃位置的检测传感器500;

控制器600,控制器600连接气体输送装置300和检测传感器500,控制器600接收检测传感器500检测到的玻璃位置信息,控制器600控制对边推板410和输送辊道100的运转,控制器600控制气浮平台200的升降。

本发明的控制器600接收检测传感器500检测到的玻璃位置信息,控制器600控制输送辊道100运转,使玻璃在输送辊道100上移动;控制器600控制气浮平台200升降,气浮平台200向上移动的同时,气体输送装置300对风箱单元210的底部输送提升气体,提升气体在气浮平台200的顶面与玻璃之间形成的气膜层,该气膜层对玻璃的支撑,使玻璃脱离输送辊道100的棍面,对边推板410沿着输送部辊道体的轴向,驱动玻璃向阻挡件420移动,实现对边操作;气浮平台200与玻璃之间形成气膜层,在对边过程中玻璃与气浮平台200的表面不产生接触从而防止在对边过程中玻璃板表面由于摩擦产生损伤和污染,提高玻璃质量和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对边推板410可沿着输送部辊道体的轴向,向着靠近阻挡件420或者远离阻挡件420的方向移动,以保证对边推板410沿着输送部辊道体的轴向,驱动玻璃向阻挡件420移动,实现快速准确的对边操作;沿着与输送部辊道体的轴向所在的方向,对边推板410和阻挡件420是相对设置的。输送部辊道体的轴向与水平面平行。

为了保证输送辊道100输送玻璃时,气浮平台200不碰到玻璃,当输送辊道100输送玻璃时,气浮平台200的顶面移动至输送辊道100的辊面顶点的下方;为了使提升气体在气浮平台200的顶面与玻璃之间形成的气膜层,能够完全支撑玻璃,当气浮平台200使玻璃悬浮时,气浮平台200的顶面移动至输送辊道100的辊面顶点的上方。

玻璃气浮对边输送装置还包括板体驱动机构700,板体驱动机构700与对边推板410和控制器600连接,板体驱动机构700驱动对边推板410,沿着输送部辊道体的轴向移动。板体驱动机构700为两个间隔设置的汽缸,每个汽缸的活塞杆的中轴线与水平面垂直,活塞杆连接对边推板410的远离阻挡件420的一侧。根据玻璃的宽度调整汽缸的行程,即能够使本装置适用于多种规格的玻璃的对边。

阻挡件420包括在输送辊道100的一侧,沿着与输送部辊道体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靠边轮。该结构能够使靠边轮稳定地抵挡玻璃的冲击力,完成对边操作。本实施例中,靠边轮的数量与风箱单元210的数量相同。靠边轮的位置与风箱单元210的位置对应。玻璃气浮对边输送装置的支架的两侧分别设置阻挡件420和对边推板410。

玻璃气浮对边输送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驱动气浮平台200沿着竖直方向升降的升降机构800,升降机构800连接升降驱动结构,升降驱动结构包括电机910,电机910的输出端与十字转向机构的输入端连接,十字转向机构的输出端连接中间驱动杆920,中间驱动杆920的两端分别与中间转换部件930连接,中间转换部件930与相应的升降机构800连接,电机910与控制器600连接。升降驱动结构能够同时驱动所有的升降机构800,使气浮平台200能够能够稳定地升降。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800为四个,四个升降机构800分别设置于气浮平台200底部的四个角上。

每个升降机构800包括与中间转换部件930的输出端连接水平设置的输入蜗杆,输入蜗杆与一输出齿轮啮合,输出齿轮通过丝杆810与风箱单元210连接。该结构简单,且能够使风箱单元210得以稳定地升降。四个升降机构800分为两组,每组中的两个升降机构800的输入蜗杆的中轴线共线。

本实施例中,中间转换部件930包括中间传动件931,中间传动件931的输入端与中间驱动杆920连接,中间传动件931的输出端连接水平驱动杆932连接,水平驱动杆932的两端连接两个输入蜗杆。中间传动件931为涡轮蜗杆或者两个斜齿轮。每个水平驱动杆932的中轴线与同一组的两个升降机构800的输入蜗杆的中轴线共线。两个水平驱动杆932的的中轴线均与中间驱动杆920的中轴线垂直。

风箱单元210为中空腔体,所有的风箱单元210的下方设有支撑风箱220,支撑风箱220与所有的风箱单元210连通,气体输送装置300对支撑风箱220输送提升气体。该结构便于高效地输入提升气体。

本实施例中,风箱单元210为矩形,每个风箱单元210的顶面上的若干组排气孔组211沿着与输送部辊道体的轴向相同的方向均匀排列。该结构能够使提升气体能够均匀地排出,使得提升气体在气浮平台200的顶面与玻璃之间形成的气膜层能够水平地支撑玻璃。

气体输送装置300为风机。风机配备调节阀,可根据玻璃的厚度调节风量,风机将气流从支撑风箱220输送到风箱单元210,从风箱单元210上的排气孔组211喷出,形成将玻璃板吹起高度适度的气膜层。

采用本实施例的的玻璃气浮对边输送装置的玻璃气浮对边输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玻璃气浮对边输送装置进行初始位置的设置,使气浮平台200移动至输送辊道100的下方;

2)当检测传感器500检测到玻璃的前端通过输送辊道100的入片口时,控制器600控制输送辊道100运转,使玻璃在输送辊道100上移动;

3)当检测传感器500检测到玻璃的后端通过输送辊道100的入片口时,控制器600控制输送辊道100停止;

4)控制器600控制气浮平台200向上移动,当气浮平台200的顶面移动到高于输送辊道100辊面顶点的预设上升位置时,控制器600控制气浮平台200停止,气浮平台200向上移动的同时,控制器600控制气体输送装置300对风箱单元210的底部输送提升气体,提升气体通过风箱单元210的排气孔组211输出,提升气体在气浮平台200的顶面与玻璃之间形成的气膜层,该气膜层对玻璃的支撑,使玻璃脱离输送辊道100的棍面,处于悬浮状态;

5)控制器600控制对边推板410,使对边推板410沿着输送部辊道体的轴向,驱动玻璃向阻挡件420移动,当检测传感器500检测到玻璃与阻挡件420接触时,控制器600控制对边推板410停止;

6)控制器600控制气浮平台200向下移动,当检测传感器500检测到玻璃移动到输送辊道100上时,控制器600控制气体输送装置300停止对风箱单元210的底部输送提升气体;

7)控制器600控制输送辊道100运转,输送辊道100带动玻璃向输送辊道100的出片口移动。

本发明中,检测传感器500和控制器600结合,能够实现玻璃的自动定位,对边,输送,既能提高玻璃板对边输送效率,又能避免玻璃在对边过程中造成表面磨损和划伤。

综上,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