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运送旅客的客梯车及其车梯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147935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运送旅客的客梯车及其车梯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送旅客的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的客梯车及其车梯。
背景技术
民航机场用的客梯车由于不受飞机降落地点的限制,而被灵活地用于运送旅客上下飞机。现有技术的客梯车,是将客梯装载在民航专用汽车上。当飞机到达机场后,将这种客梯车开至飞机的舱门处,然后在升降系统的作用下,将客梯升高直至与飞机舱门对接,以便旅客上下飞机。图1是已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客梯车10,驾驶室12位于车体的前端,底盘14上设置有行走系统16,升降的一油缸18设置于底盘,用于升降可伸缩的客梯20,客梯的前端连接有对接平台22。可以看出,由于各种型号飞机的舱门高度不同,需要调整客梯20伸展的高度,如图中虚线所示的是客梯伸展的状态。可以看出,即使在升高状态下,客梯20的尾端24也是悬空的,因为这种现有技术的客梯车10在升高客梯后,还有需要对车体的定位进行调整。通常状况下,波音747飞机的舱门高度大约是5.8米左右,而空客A380飞机的上层门口的高度会高达8米以上。这就意味着,用于对接飞机舱门的客梯车需要将对接平台升高到如此高度。然而,在如此高度下,必须考虑车梯乃至整个客梯车的稳定性以保证上下客梯旅客的安全,因为它不同于用于对接小飞机的应用。利用现有技术的客梯车,在车梯向前伸出后,仅有油缸18支撑的客梯20以及对接平台几乎处于悬空的状态,因此,几乎不可能将现有技术的客梯车用于对接大飞机,因为即使微小的晃动,也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由此可见,现有技术的客梯车已经严重地不适应当今航空工业发展的需要。此外,现有技术的客梯车还存在另外的安全隐患,因为由于承重结构的限制,现有技术的梯台阶大多是固定安装的,导致了现有技术的客梯只有在升高到某一特定的高度时,梯台阶的踏面才能是水平的,而在其他高度,梯台阶的踏面不可能保持水平,所以,旅客上下这样的梯台阶至少也是不舒适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车梯,通过改进车梯的支撑结构,而使整体车梯获得了更加稳定的支撑,配合客梯车以使其可以升高更高的高度。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客梯车的车梯,用于将旅客从地面运送至一对接平台,包括一对预定间隔的主梁;多个梯台阶,沿所述一对主梁依次排布,其中该每一梯台阶包括一踏板,基本上水平设置;一对固定板,设置在所述踏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一对主梁铰接,和至少一对轮子,铰接在所述一对主梁的自由端,用于辅助所述车梯在地面移动。所述每一主梁包括第一梁单元,设置有一纵向设置的滑槽;和第一和第二连接部,错开该滑槽而并列布置,与所述固定板配合用于铰接所述梯台阶;第二梁单元,被驱动沿所述第一梁单元滑动,设置有一基部,被限定在所述滑槽中,和第一和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基部的一个侧部,与所述固定板配合用于铰接所述梯台阶。较佳的是,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分别排布有等距间隔的铰接孔,用于铰接梯台阶。所述第一和第二梁单元的连接部彼此对齐,并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铰接孔连线与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铰接孔连线平行,以保证梯台阶的统一性。每一所述梯台阶包括一护板,位于所述踏板的下方。较佳的是,所述至少一对轮子设置在所述第二梁单元的底部,靠近其自由端。优选的是,所述至少一对轮子可以通过一小车设置在所述第二梁单元的自由端。进一步地,所述小车同时与所述第二梁单元自由端上的所述梯台阶连接,也可以与所述第二梁单元的第一和第二连接部铰接。特别的是,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部上所述小车铰接孔的连线分别与位于所述第二梁单元上的各个所述梯台阶的铰接孔的连线平行且等距。位于所述第二梁单元另一端上的梯台阶,其踏板向前延伸。根据本方面的一种用于运送旅客的客梯车,用于将旅客从地面运送至一运输工具,包括一底盘,固定有驱动装置;一行走系统,与该底盘固定;一驾驶舱;一对接平台,和一升降装置,用于升高所述对接平台,其特征在于,该客梯车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I所述的车梯,利用一连接板连接在所述升降装置的一侧。所述驾驶舱设置在所述对接平台上。较佳的是,所述客梯车包括一伸缩杆,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梁单元。位于所述连接板上的一对铰接孔连线分别与位于所述第一梁单元上的各个所述梯台阶的铰接孔的连线平行且等距。本发明的客梯车,所述升降装置为一垂直升降的升降装置,固定在所述底盘上。该升级装置可以为多节滑槽结构,固定在所述底盘的前端。优选地,该升级装置可以采用四滑槽结构,即包括一对间隔竖立的第一滑槽;一对第二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一滑槽中,并沿该第一滑槽移动;一对第三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二滑槽中,并沿该第二滑槽移动;一对第一顶杆,分别与该一对第二滑槽铰接,用于推动该第二滑槽沿该第一滑槽移动,和一对第二顶杆,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二滑槽中,用于推动该第三滑槽。可选择地,所述升降装置也可以采用三滑槽结构,即包括一对间隔竖立的第一滑槽;一对第二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一滑槽中,并沿该第一滑槽移动;一对第三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二滑槽中,并沿该第二滑槽移动;一对第四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三滑槽中,并沿该第三滑槽移动;一对链轮,分别设置在该一对第二滑槽的顶部;一对与该链轮配合的链,该每一链的其中一个端部与该第一滑槽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滑槽铰接;一对第一顶杆,分别与该一对第二滑槽铰接,用于推动该第二滑槽沿该第一滑槽移动,和一对第二顶杆,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三滑槽中,用于推动该第四滑槽。可选择地,本发明的升级装置可以采用至少一个剪刀叉架装置,固定在所述底盘上。处于安全的考虑,本发明的客梯车可以在所述车梯的两侧设置有护栏。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由于本发明使车梯的自由端直接落地而获得了更稳定的支撑,从而增加了梯结构的稳定性。这样,本发明的车梯可以进一步升高到更高的乃至大飞机舱门的高度,例如:可以与B747和A380飞机舱门的高度相适应,甚至可以接A380的高位飞机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的车梯结构在其自由端配备了一个可以行走的轮子或者小车,使得车梯通过该轮子或小车支撑地面,这样,在获得稳定支撑的同时,小车的轮子可以配合客梯车的对接操作而进行定位调整。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本发明可以梯台阶在车梯升到到任何高度时,其台阶面都能够保持水平。其次,本发明的车梯通过采用伸缩结构,很好地解决了客梯车追求升高高度以及方便行走之间的矛盾。


下面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对接平台可以升降的客梯车;图2A显示的是本发明的客梯车与飞机对接的示意图;图2B是图2A所示的本发明的客梯车被升高到最高位的透视图,其中移除了客梯车的底盘;图3A是本发明客梯车能够垂直升降的升降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示出了其中一侧的滑槽结构;图3B是本发明的用于客梯车的升降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显示了本发明的客梯车的主梁的结构放大的分解示意图;图5A是图2B中A部的放大的示意图,显示了本发明的主梁与升降装置连接;;图5B是图5A中的侧部示意,其中移除了其中一侧的主梁;图6A是图2B中B部的放大的示意图,显示了与车梯自由端铰接的可以行走的小车;图6B是图6A的侧视部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车梯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小车与主梁铰接;图8是本发明车梯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该车梯的自由端铰接有一对轮子;图9是本发明的客梯车的升降装置处于回缩状态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的客梯车的升降装置开始进行升降操作后的状态示意图,其中升降装置升高了一个适宜的高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它实施方式中。图2A显示了本发明的客梯车100与飞机101 (例如:为B747之类的大飞机)对接完成后的状态示意图。首先,本发明的客梯车100设置有一底盘102,其大梁103上设置有行走系统(即驱动桥及轮子104和转向桥及轮子105),和电池106。特别的是,本发明的能够垂直升降的升降装置110设置在底盘的一个端部(通常称为前端),这样对接平台107可以设置在升降装置110的一个侧部(即前侧),用于与飞机舱门对接,例如,对接平台107可以利用一对连接件132与升降装置110固定(如图2B所示)。更特别的是,本发明的驾驶舱108直接设置在对接平台107的一个适宜的位置上。而本发明的可伸缩的客梯140即可设置在升降装置110的另一侧,该可伸缩的客梯自由端(即尾端)可以直接落在地面上,方便旅客上下。优选的是,本发明的客梯车100可以在底盘102上设置有伸缩杆109,该杆109随客梯140升降而伸缩,在客梯140的高度定下来后可利用锁紧装置将其长度固定。该伸缩杆109起着可以稳定整个客梯车的结构的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支撑车梯与平台的重量。参阅图2B,更为特别的是,本发明的车梯140采用了可伸缩的主梁结构,其好处是一方面伸缩主梁可以满足升高高度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车梯回缩布置底盘上时,也不致于是客梯车的长度过长而影响客梯车的行走。同样地,本发明的车梯也与升降装置110连接。本发明客梯车的车梯140包括多个依次布置的梯台阶142,该梯台阶142分别铰接到一可伸缩的主梁支撑,即第一梁单元150和第二梁单元160。当该第二梁单元160被驱动的时候(例如,驱动装置170可以是电动推杆或者是缸体驱动单元,也可以是如图中所示的由电机驱动一拉链装置),该第二单元可沿该第一梁单元150滑动。出于安全的考虑,较佳的是,可以在客梯140的两侧安装护栏141。本发明的客梯车100设置有一个可以多节升降的升降装置110,它是一个可以进行垂直升降。优选的是,如图3A所示,本发明的多节升降的升降装置采用了一个滑槽结构,其包括第一滑槽116,固定在底盘的大梁103上,其外侧的底部设置一支座115,用于与第一顶杆114铰接;第二滑槽118,被限定在第一滑槽116中,并可沿该第一滑槽116移动;第三滑槽120,被限定在第二滑槽118中,并可沿该第二滑槽118移动,和第四滑槽122被限定在该第三滑槽120中,其中设置有一第二顶杆124,以顶推该第四滑槽122,使其可以沿该第三滑槽120移动。较佳的是,在第二滑槽118的顶部同时设置有一链轮124,以与一链条126配合,该链12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该第一滑槽116和第三滑槽120。优选的是,该链126的一端固定到第一滑槽116的顶端,另一端固定到第三滑槽120的底端,使得结构更加紧凑。更为优选的是,可以利用一个法兰119,从第二滑槽118的顶部向外伸出。这样,一方面就可以将链轮124固定其上,而链126可以穿过该法兰119与第一滑槽116铰接;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所述第一顶杆114的顶端可以铰接在法兰119上。作为一种选择,可以在第一滑槽116设置有一固定座117,突出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116顶部的外侧,这样,它可以用于铰接从所述法兰119穿过的链126。根据本发明的这一优选的实施例,链轮124即相当于动滑轮,当第一顶杆114顶推第二滑槽118上升I个单位时,由于链轮10的放大作用,第三滑槽120可上升2个单位,即获得相当于链轮124行程的两倍的升高高度。根据本发明的这一优选实施例,其突出的有益的效果在于:当有需要时,可以让对接平台107最高可升降到5.8米,即波音747飞机的舱门高度;必要时,可加长各个滑槽的高度,即可使对接平台升到8米以上,也就是空客A380飞机的上层门口的高度,直接对接飞机上层门,以加快运送旅客的过程,因现有的用于机场的登机桥均无法与空客A380飞机的上层门口对接)。优选的是,本发明利用一个连接板149布置在一对第三滑槽120之间,一方面加强了第三滑槽120的刚性,另一方面可以用于连接本发明的车梯140。这样,如图2B所示的,当顶升起一对第一顶杆114时,本发明的对接平台107以及客梯140就会随升降装置110同时被升高。前一实施例所不同的是,还可以采用具有三个滑槽结构的多节升降装置170,如图3B所示,仅以一侧的滑槽结构为例,第一滑槽172间隔预订的距离,并与底盘的大梁(未示出)固定,例如,该多节升降装置可以固定在底盘的一个端部(例如:前端)。第一滑槽172外侧的底部设置一支座173,其上用于铰接该第一顶杆174。第二滑槽176被限定在第一滑槽172中,并可沿该第一滑槽172移动。一第二顶杆178被设置在第二滑槽中,用于顶推被限定其内的第三滑槽177,使其沿该第二滑槽176移动。由此,该第一顶杆174顶推第二滑槽176时,多节升降装置170可从一定的高度升高到5.6米以上的高度,而在第二顶杆178顶推第三滑槽177时,可以对其进行调整,使得对接平台处于适宜的位置上。同样地,所述第二滑槽176优选地具有一法兰179,从其顶部向外伸出,这样第一顶杆174可以方便地与其铰接。而第三滑槽177设置有一延伸部171,从该第三滑槽177的下端向下延伸,用于固定所述对接平台装置,以补偿滑槽底部的厚度,缩小对接平台装置与地面的间隔,乃至使其直落地面。应当理解,本发明的能够垂直升降的升降装置可以采用例如至少一个剪刀叉架结构,可以根据想要升高的高度来选择剪刀叉架的级数,可将其直接设置在底盘上,靠近前端即可。作为示例性的,图4显示了其中一侧的主梁结构。首先,第一梁单元150包括一纵向设置的具有开口 151的滑槽152 ;和第一和第二连接部154和156,错开该滑槽152而并列布置,例如,可以基本上位于该滑槽的下方,其上分别设置了若干呈线性排布的铰接孔155 (即位于第一连接部位上)和157 (即位于第二连接部上)。可以利用该第一梁单元下部空间153设置驱动装置及其拉链(未示出),这样拉链就可以绕过设置在第一梁单元150端部上的链轮158拉动第二梁单元160。第二梁单元160被驱动可沿第一梁单元150滑动,其基部162被限定在所述滑槽152中,而其第一和第二连接部164和166,并列地位于基部162的一个侧部,其上也分别设置了若干呈线性排布的铰接孔165 (即位于第一连接部上)和167 (即位于第二连接部上),使得当第二梁单元160沿第一梁单元150滑动的时候,该第一和第二连接部164和166刚好能从第一梁单元150的开口 151伸出。优选的是,为了保证梯台阶的统一性,从开口伸出的第一和第二连接部164和166与第一梁单元的第一和第二连接部154和156对齐,而其上的多个铰接孔155和157以及165和167优选的是等距间隔。参与图5A,在连接板149的侧部上设置了两个铰接孔143和144,分别与第一梁单元150上的铰接孔配合,这样,第一梁单元150就铰接地安装(例如利用铰轴)在升降装置110上的连接板149,而每一梯台阶142则可以利用铰轴147和148通过穿过梯台阶侧部上的一对固定板146与第一梁单元150铰接。由于第一梁单元150上的第一和第二连接部154和156上的安装孔并列平行设置,并且彼此等距,那么,位于连接板149上铰接孔的连线(也是铰轴安装孔143和144的连线)平行于每一梯台阶142的铰轴147和148的连线平行且与之等距,如图5B所示,从而保证了车梯与地面的夹角为任何角度时,梯台阶142的脚踏面145始终能保持水平。此外,优选的是,可以在每一梯台阶上设置护板146来挡住梯台阶之间的间隔,以增加安全性。同样地,对于第二梁单元160上诸多梯台阶的设置也应如此,即用于铰接每一级梯台阶的铰接孔连线平行且等距。参阅图6A,第二梁单元160的自由端上同时还铰接一小车(或者可以称作滑板)168,该小车168不但可以帮助支撑,以辅助移动,还可以防止车梯的主梁直接与地面接触,从而起到保护车梯140刚结构的作用。优选的是,该小车168同时利用第二梁单元最下一级的梯台阶142’的铰轴148’铰接,这样,可以保证了每一级梯台阶
的铰接孔连线(例如:albl、a2b2......anbn)都是平行且等距。在小车落实在地面上,而
车梯与地面成任何夹角时,以保证梯台阶面在任何角度都保持水平,如图6B所示。更为特别的是,小车的底部上安装有轮子,例如:至少一对,优选的是两对,以帮助车梯沿地面移动,因为客梯车在对接操作中需要对定位进行调整。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可以采用万向轮、滚轮等作为小车的轮子,还可以采用滑块等,只要能帮助小车沿地面移动即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于梯台阶的安装可以有其他的变形。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梯台阶可以是一字型。小车可以分别与第二梁单元160的第一和第二连接部164和166铰接,而优选的是,位于第一和第二连接部164和166上的一对铰接孔al和bl的连线可以分别与位于所述第二梁单元上的各个所述梯台阶的铰接孔的连线a2b2......anbn平行且等距,而同样能保证梯台阶保持水平。图8显示了本发明车梯的又一个实施例,可以利用至少一对轮子169设置在所述第二梁单元160的底部,靠近其自由端,以在该自由端落地时,轮子刚好支撑在地面,而不是第二梁单元直接落至地面。此外,无论采用何种梯台阶,均可以利用护板141设置在各级梯台阶之间,以增加踩踏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能够沿第一梁单元滑动的第二梁单元160与第一梁单元150之间存有间隔,因此,在两个梁单元过渡处的梯台阶142”也将存有间隔,较佳的是,所述第二梁单元160的另一端上(远离自由端)的梯台阶,其踏面向前延伸,以过渡两个梁单元之间的间隔,如图9所示。当本发明的车梯收缩时,由于梯台阶142”的踏面覆盖了两个梁单元150和160之间的间隔,使得整个车梯结构美观和紧凑,参阅图10。在投入使用是,第一梁单元150开始被升降装置110而逐渐升高,此时第二梁单元160被驱动逐渐下落,而梯台阶142的踏面始终覆盖这一间隔,直至小车落实在地面上。应当指出,虽然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当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所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客梯车的车梯,用于将旅客从地面运送至一对接平台,包括一对预定间隔的主梁; 多个梯台阶,沿所述一对主梁依次排布,其中该每一梯台阶包括 一踏板,基本上水平设置; 一对固定板,设置在所述踏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一对主梁铰接,知 至少一对轮子,铰接在所述一对主梁的自由端,用于辅助所述车梯在地面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主梁包括第一梁单元,设置有 一纵向设置的滑槽;和 第一和第二连接部,错开该滑槽而并列布置,与所述固定板配合用于铰接所述梯台阶; 第二梁单元,被驱动沿所述第一梁单元滑动,设置有 一基部,被限定在所述滑槽中,和 第一和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基部的一个侧部,与所述固定板配合用于铰接所述梯台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分别排布有等距间隔的铰接孔,用于铰接梯台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梁单元的连接部彼此对齐,并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铰接孔连线与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铰接孔连线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梯,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梯台阶包括一护板,位于所述踏板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对轮子设置在所述第二梁单元的底部,靠近其自由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对轮子通过一小车设置在所述第二梁单元的自由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同时与所述第二梁单元自由端上的所述梯台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分别与所述第二梁单元的第一和第二连接部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梯,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部上所述小车铰接孔的连线分别与位于所述第二梁单元上的各个所述梯台阶的铰接孔的连线平行且等距。
11.根据权利要求2-10任一项所述的车梯,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梁单元另一端上的梯台阶,其踏板向前延伸。
12.一种用于运送旅客的客梯车,用于将旅客从地面运送至一运输工具,包括 一底盘,固定有驱动装置; 一行走系统,与该底盘固定; 一驾驶舱; 一对接平台,和 一升降装置,用于升高所述对接平台, 其特征在于,该客梯车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I所述的车梯,利用一连接板连接在所述升降装置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设置在所述对接平台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梯车包括一伸缩杆,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梁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连接板上的一对铰接孔连线分别与位于所述第一梁单元上的各个所述梯台阶的铰接孔的连线平行且等距。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为一垂直升降的升降装置,固定在所述底盘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固定在所述底盘的前端,包括 一对间隔竖立的第一滑槽; 一对第二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一滑槽中,并沿该第一滑槽移动; 一对第三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二滑槽中,并沿该第二滑槽移动; 一对第一顶杆,分别与该一对第二滑槽铰接,用于推动该第二滑槽沿该第一滑槽移动,和 一对第二顶杆,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二滑槽中,用于推动该第三滑槽。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固定在所述底盘的前端,包括 一对间隔竖立的第一滑槽; 一对第二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一滑槽中,并沿该第一滑槽移动; 一对第三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二滑槽中,并沿该第二滑槽移动; 一对第四滑槽,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三滑槽中,并沿该第三滑槽移动; 一对链轮,分别设置在该一对第二滑槽的顶部; 一对与该链轮配合的链,该每一链的其中一个端部与该第一滑槽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滑槽铰接; 一对第一顶杆,分别与该一对第二滑槽铰接,用于推动该第二滑槽沿该第一滑槽移动,和 一对第二顶杆,被分别限定在该一对第三滑槽中,用于推动该第四滑槽。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剪刀叉架装置,固定在所述底盘上。
20.根据前述任一项所述 的客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梯的两侧设置有护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客梯车的车梯,以将旅客从地面运送至一对接平台,它包括一对预定间隔的主梁;多个梯台阶,沿所述一对主梁依次排布,其中该每一梯台阶包括一踏板,基本上水平设置;一对固定板,设置在所述踏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一对主梁铰接,和至少一对轮子,铰接在所述一对主梁的自由端,用于辅助所述车梯在地面移动。本发明的客梯车,由于本发明使车梯的自由端直接落地而获得了更稳定的支撑,从而增加了梯结构的稳定性。这样,本发明的车梯可以进一步配合客梯车,使其升高到更高的乃至对接大飞机舱门的高度。
文档编号B64F1/315GK103085990SQ201110440000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4日
发明者胡不为, 董鑫, 李柏宏 申请人:北京晟航国瑞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