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235255阅读:9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屏中触控功能的添加丰富了用户与电子设备的交互方式,触控显示屏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喜爱,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以及多条数据线,非显示区设置有控制芯片、触控电极驱动电路、触控电极信号选择电路以及多路分配器。在显示阶段,控制芯片通过数据引脚将数据驱动信号传输给多路分配器,再由多路分配器对数据驱动信号进行处理后传输给对应的数据线。在触控阶段,控制芯片的触控信号控制引脚输出触控控制信号给触控驱动电路,触控驱动电路根据接收到的触控控制信号产生触控驱动信号并传输触控电极信号选择电路,再由触控电极信号选择电路将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传输给各触控电极。

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屏用于实现控制芯片数据引脚与多路分配器电连接的为第一走线,用于实现触控电极驱动电路和触控电极信号选择电路电连接的为第二走线,由于控制芯片、触控电极驱动电路、触控电极信号选择电路以及多路分配器是沿显示屏边缘指向显示区的方向依次排列,因此,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之间存在交叠部分,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需绝缘设置,会增加显示屏的厚度。此外,触控显示屏的控制芯片需要专门设置触控信号控制引脚,且体积较大的触控电极信号选择电路需要较大的空间来设置,导致触控显示屏下边框尺寸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减少控制芯片的引脚数量,减小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以及下边框的宽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

所述显示区包括多条数据线以及多个第一触控电极;

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第一非显示区内设置有多条数据信号线以及多个分立焊盘;

每条所述数据信号线连接至少一条所述数据线,每个所述焊盘电连接一条所述数据信号线,至少一个所述焊盘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

所述焊盘用于在显示阶段为所述数据线提供数据信号,在触控阶段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提供触控信号。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阵列基板,以及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二方面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条数据线以及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显示区一侧的第一非显示区内设置有多条数据信号线以及多个分立焊盘,每条数据信号线连接至少一条数据线,每个焊盘电连接一条数据信号线,至少一个焊盘电连接一个第一触控电极,焊盘用于在显示阶段为数据线提供数据信号,在触控阶段为第一触控电极提供触控信号,使得焊盘能够在不同的阶段提供对应的信号,实现了焊盘的分时复用,减少了焊盘的数量,且焊盘与数据线以及触控电极之间无需再设置其他的功能性电路,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下边框的窄边框化。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沿图3中任一触控线所在直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沿图3中任一触控线所在直线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沿图6中虚线a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沿图6中虚线cd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利记博彩app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

所述显示区包括多条数据线以及多个第一触控电极;

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第一非显示区内设置有多条数据信号线以及多个分立焊盘;

每条所述数据信号线连接至少一条所述数据线,每个所述焊盘电连接一条所述数据信号线,至少一个所述焊盘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

所述焊盘用于在显示阶段为所述数据线提供数据信号,在触控阶段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提供触控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条数据线以及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显示区一侧的第一非显示区内设置有多条数据信号线以及多个分立焊盘,每条数据信号线连接至少一条数据线,每个焊盘电连接一条数据信号线,至少一个焊盘电连接一个第一触控电极,焊盘用于在显示阶段为数据线提供数据信号,在触控阶段为第一触控电极提供触控信号,使得焊盘能够在不同的阶段提供对应的信号,实现了焊盘的分时复用,减少了焊盘的数量,且焊盘与数据线以及触控电极之间无需再设置其他的功能性电路,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下边框的窄边框化。

以上是本申请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实施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装置器件结构的示意图并非按照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以及高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10和围绕所述显示区10设置的非显示区20,所述显示区10包括多条数据线11以及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2,位于所述显示区10一侧的第一非显示区201内设置有多条数据信号线211以及多个分立焊盘212,每条所述数据信号线211连接至少一条所述数据线11,每个所述焊盘212电连接一条所述数据信号线211,至少一个所述焊盘212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2,所述焊盘212用于在显示阶段为所述数据线11提供数据信号,在触控阶段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2提供触控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10和围绕显示区10设置的非显示区20,显示区10包括多条数据线11以及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2,位于显示区10一侧的第一非显示区201内设置有多条数据信号线211以及多个分立焊盘212,每条数据信号线211连接至少一条数据线11,每个焊盘212电连接一条数据信号线211,至少一个焊盘212电连接一个第一触控电极12,焊盘212用于在显示阶段为数据线11提供数据信号,在触控阶段为第一触控电极12提供触控信号,使得焊盘212能够在不同的阶段提供对应的信号,实现了焊盘212的分时复用,减少了焊盘212的数量,且焊盘212与数据线11以及第一触控电极12之间无需再设置其他的功能性电路,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下边框的窄边框化。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至少所述第一非显示区201内可以设置有多条触控信号线213,所述显示区10包括多条触控线13,与同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213连接的所述触控线13连接同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2。所述第一非显示区201内还设置有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组301,每个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组30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302,每组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302的第一极401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焊盘212,每组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302的第二极402连接至同一所述触控信号线213。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触控信号线213可以在显示区10远离焊盘212的一侧与触控线13连接。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触控信号线213也可以在显示区10靠近焊盘212的一侧与触控线13连接。

示例性的,第一薄膜晶体管302的第一极401可以为源极,第二极402可以为漏极。此外,本实施例设置非显示区20内一条触控信号线213在显示区10扩展为多条触控线13,并将多条触控线13连接同一第一触控电极12的不同位置,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触控驱动信号更为均匀的传输至第一触控电极12,避免出现远离触控线13和第一触控电极12连接点位置处由于信号衰减而导致的触控驱动信号变小的现象。

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在各第一薄膜晶体管302导通时,同一组第一薄膜晶体管302连接的至少一个焊盘212均与同一触控信号线213电连接,这样的设置,一方面使得在某个焊盘212无法正常提供触控驱动信号时,对应的触控信号线213依然能够从其他的焊盘212获得触控驱动信号,另一方面,由于同一组第一薄膜晶体管302连接的至少一个焊盘212电连接,因此上述至少一个焊盘212连接的触控信号线213上的触控驱动信号的稳定性更好。

可选的,如图1所示,所有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302的栅极403可以连接至同一控制信号线501。这样的设置使得所有第一薄膜晶体管302能够在同一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导通,简化了操作过程,且由于仅需设置一条控制信号线501,第一非显示区201能够留出更多的空间布设其他的走线。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同一组第一薄膜晶体管302的栅极403连接一条控制信号线。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10和围绕所述显示区10设置的非显示区20,所述显示区10包括多条数据线11以及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2,位于所述显示区10一侧的第一非显示区201内设置有多条数据信号线211以及多个分立焊盘212,每条所述数据信号线211连接至少一条所述数据线11,每个所述焊盘212电连接一条所述数据信号线211,至少一个所述焊盘212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2,所述焊盘212用于在显示阶段为所述数据线11提供数据信号,在触控阶段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2提供触控信号。此外,阵列基板还包括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组303,所述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组303设置于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201相对的第二非显示区202,每个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组303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薄膜晶体管304,每组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304的第一极404连接一条所述数据线11,每组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304的第二极405分别通过一条触控线13电连接同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2,每个所述焊盘212对应的至少一条所述数据线11连接的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304为同组第二薄膜晶体管。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阶段,控制第二薄膜晶体管304处于截止状态,至少一个焊盘212通过数据信号线211提供数据驱动信号至对应的数据线11。触控阶段,控制第二薄膜晶体管304处于导通状态,至少一个焊盘212依次通过数据信号线211、数据线11、第二薄膜晶体管304以及触控线13将触控驱动信号提供至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12。这样的设置使得数据线11能够在触控阶段复用为传输触控驱动信号的走线,进而无需在非显示区20额外设置相应的走线,有利于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设计。

可选的,在图2中所有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304的栅极406可以连接至同一控制信号线502。这样的设置使得所有第二薄膜晶体管304能够在同一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导通,简化了操作过程,且由于仅需设置一条控制信号线502,第二非显示区202能够留出更多的空间布设其他的走线。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同一组第二薄膜晶体管304的栅极406连接一条控制信号线。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至少两个所述焊盘212电可以连接同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2。这样的设置使得同一第一触控电极12能够对应多条触控线13,进而实现其不同位置处分别电连接一触控线13,避免出现远离触控线13和第一触控电极12连接点位置处由于信号衰减而导致的触控信号变小的现象。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10和围绕所述显示区10设置的非显示区20,所述显示区10包括多条数据线11以及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2,位于所述显示区10一侧的第一非显示区201内设置有多条数据信号线211以及多个分立焊盘212,每条所述数据信号线211连接至少一条所述数据线11,每个所述焊盘212电连接一条所述数据信号线211,至少一个所述焊盘212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2,所述焊盘212用于在显示阶段为所述数据线11提供数据信号,在触控阶段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2提供触控信号。阵列基板还包括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组303,所述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组303设置于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201相对的第二非显示区202,每个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组303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薄膜晶体管304,每组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304的第一极404连接一条所述数据线11,每组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304的第二极405分别通过一条触控线13电连接同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2,每个所述焊盘212对应的至少一条所述数据线11连接的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304为同组第二薄膜晶体管。此外,阵列基板还包括多个第三薄膜晶体管组305,所述多个第三薄膜晶体管组305设置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201内,每个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组305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薄膜晶体管306,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306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304一一对应,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306的第一极407通过一条所述触控线13电连接对应第二薄膜晶体管304的第二极405,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306的第二极408连接至与所述对应第二薄膜晶体管304第一极404连接的数据线11。

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图2所示的阵列基板,图3所示的阵列基板通过增加第三薄膜晶体管组305,使得触控阶段触控驱动信号既能够通过数据信号线211、数据线11以及第二薄膜晶体管304从至少一个焊盘212输出至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12,又能够通过数据信号线211以及第三薄膜晶体管306从至少一个焊盘212输出至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12,保证沿触控线13延伸方向第一触控电极12接收到的触控驱动信号强度更相近。此外,由于沿阵列基板上各膜层的层叠方向,数据线11和触控线13均与第一触控电极12交叠,因此上述设置方式还能够达到降低第一触控电极12阻抗的有益效果。

可选的,如图3所示,所有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306的栅极409可以连接至同一控制信号线503。这样的设置使得所有第三薄膜晶体管306能够在同一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导通,简化了操作过程,且由于仅需设置一条控制信号线503,第一非显示区201能够留出更多的空间布设其他的走线。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同一组第三薄膜晶体管306的栅极409连接一条控制信号线。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201内还可以设置有多个第四薄膜晶体管组307,每个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组307包括至少两个第四薄膜晶体管308,每组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308的第一极410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焊盘212,每组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308的第二极411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在各第四薄膜晶体管308导通时,同一组第四薄膜晶体管308连接的至少一个焊盘212电连接,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上述至少一个焊盘212输出的数据驱动信号或触控驱动信号的稳定性更好。

可选的,如图3所示,所有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308的栅极412可以连接至同一控制信号线504。这样的设置使得所有第四薄膜晶体管308能够在同一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导通,简化了操作过程,且由于仅需设置一条控制信号线504,第一非显示区201能够留出更多的空间布设其他的走线。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同一组第四薄膜晶体管308的栅极412连接一条控制信号线。

继续参见图3,沿所述阵列基板上各功能膜层的层叠方向,各所述触控线13与对应第一触控电极12可以有交叠。交叠的触控线13与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12之间可形成电容,从而可以达到减小第一触控电极12阻抗的有益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2可以为触控驱动电极或触控感应电极,如图3所示,多个所述触控驱动电极或多个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呈平行条状排列,其延伸方向与所述数据线11的延伸方向相同。

图4是沿图3中任一触控线所在直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每条所述触控线13可以与对应第一触控电极12间的交叠部分接触电连接。这样的设置中触控线13与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12之间无需设置绝缘层,使得阵列基板的膜层数量较少,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薄化。

图5是沿图3中任一触控线所在直线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每条所述触控线13与对应第一触控电极12间的交叠部分通过点状分布的多个过孔14电连接。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触控线13与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12形成电容,进而降低第一触控电极12的阻抗。

示例性的,阵列基板包括玻璃基板,所述多个分立焊盘212可以设置于所述玻璃基板上。由于玻璃基板为刚性基板,多个分立焊盘212形成后相对位置固定,便于后续与控制芯片引脚对应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还可以包括公共电极,所述公共电极复用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2。这样的设置有利于简化阵列基板结构,减少阵列基板的膜层数,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薄化。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数据线与触控线)。图7是沿图6中虚线a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显示面板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阵列基板601,以及与所述阵列基板601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602。

继续参见图7,所述彩膜基板602上靠近所述阵列基板601的一侧或者远离所述阵列基板601的一侧还可以设置有第二触控电极22,第一触控电极12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2配合进行触控检测。当第一触控电极12为触控驱动电极时,第二触控电极22为触控感应电极;当第一触控电极12为触控感应电极时,第二触控电极22为触控驱动电极。

如图6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控制芯片71,所述控制芯片71设置于第一非显示区201内,沿所述阵列基板上各功能膜层的层叠方向,所述控制芯片71覆盖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组81,其中,薄膜晶体管组81可以为图1所示的第一薄膜晶体管组301或图3所示的第四薄膜晶体管组307。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控制芯片71仅有设置于边缘位置的引脚与焊盘212电连接,而中心区域对应的玻璃基板上则是无电路设计的,导致该区域空间的浪费。本实施例将多个薄膜晶体管组81设置在控制芯片71覆盖区域内,有效利用了控制芯片71覆盖区域的空间,有利于减小控制芯片71所在第一非显示区201的整体面积,进而有利于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

图8是沿图6中虚线cd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控制芯片71的多个数据输出引脚711可以分别与一所述分立焊盘212连接。以使得控制芯片71能够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给对应的分立焊盘212。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显示装置90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91。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