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图像处理系统、装置及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17046阅读:1498来源:国知局
医用图像处理系统、装置及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280000442.5,申请日为2012年4月6日,发明名称为“医用图像处理系统、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医用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医用图像处理程序”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医用图像处理系统、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以及医用图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能够使用立体观察用眼镜等专用设备来立体观察从2个视点所拍摄的2视差图像(两眼视差图像)的监视器正在实用化。另外,近年来,能够使用柱状透镜等光线控制件来裸眼地立体观察从多个视点所拍摄的多视差图像(例如,9视差图像)的监视器正在实用化。另外,显示于能够立体观察的监视器的2视差图像或9视差图像也有时通过推定从1个视点所拍摄的图像的深度信息,并使用所推定出的信息的图像处理来生成。

另一方面,在x射线ct(computedtomography: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或mri(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磁共振成像)装置、超声波诊断装置等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中,能够生成三维的医用图像(体数据)的装置正在实用化。以往,通过该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生成的体数据通过各种图像处理(绘制处理)而成为二维图像(绘制图像),并二维显示在通用监视器上。例如,通过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生成的体数据通过体绘制,成为反映三维信息的二维图像(体绘制图像),并二维显示在通用监视器上。

但是,即使将根据体数据生成的二维的体绘制图像显示于通用监视器,也不能立体地再现该体绘制图像所描绘出的人体的复杂的结构。另外,与监视器的立体观察方式有关的规格有时根据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以及与该医用图像诊断装置连接的装置的不同而不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8641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立体观察方式立体地观察三维的医用图像的医用图像处理系统、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以及医用图像处理方法。

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系统具备确定部、绘制处理部、以及输出部。确定部根据与成为输出对象的输出对象装置所连接的显示部的立体观察功能有关的信息,确定在该显示部显示的立体观察用的图像的视差图像数。绘制处理部通过对作为三维的医用图像的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生成与上述视差图像数对应的绘制图像。输出部将与上述视差图像数对应的绘制图像,作为在上述显示部中同时显示的立体观察用的图像而输出至上述输出对象装置。根据上述结构的系统,能够根据立体观察方式来立体地观察三维的医用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处理系统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构成例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绘制处理部的构成例的图。

图4a是用于说明通过2视差图像来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1)。

图4b是用于说明通过2视差图像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2)。

图5是用于说明通过9视差图像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绘制处理部、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以及输出部的处理的框图。

图7a是用于说明立体观察属性的一个例子的图(1)。

图7b是用于说明立体观察属性的一个例子的图(2)。

图7c是用于说明立体观察属性的一个例子的图(3)。

图8是用于说明操作事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绘制处理部以及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对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显示用输出对象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的构成例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通过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执行的同步显示处理的时序图(1)。

图13是用于说明通过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执行的同步显示处理的时序图(2)。

图14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部的构成例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绘制处理部、立体观察图像保存部、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以及输出部的处理的框图。

图16是用于说明保存用处理图像生成部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通过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输出的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图像保存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输出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部的构成例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绘制处理部、立体观察图像保存部、保存用输出处理部以及输出部的处理的框图。

图22是用于说明第1~第4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医用图像处理系统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将包含具有作为医用图像处理装置的功能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医用图像处理系统作为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首先,针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处理系统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处理系统的构成例的图。

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处理系统具有: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能够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连接的客户端终端设备组2、外部装置组3、可移动存储装置40、以及能够与外部装置组3连接的客户端终端设备组5。图1所示例的各装置例如通过在医院内设置的院内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成为能够直接地或者间接地相互通信的状态。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是拍摄医用图像的x射线诊断装置、x射线ct(computedtomography: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或mri(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磁共振成像)装置、超声波诊断装置、spect(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pet(positr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将spect装置与x射线ct装置一体化的spect-ct装置、将pet装置与x射线ct装置一体化的pet-ct装置等。具体而言,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是能够生成三维的医用图像的装置。以下,将三维的医用图像记载为“体数据”。

客户端终端设备组2是可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直接访问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装置组,如图1所示,由客户端终端设备20、客户端终端设备21、客户端终端设备22等构成。例如,客户端终端设备组2是由在医院内工作的医师或检查技师操作的装置组,是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或平板式pc、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手机等。

另外,客户端终端设备组5是可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直接访问构成后述的外部装置组3的图像保管装置31的装置组,如图1所示,由客户端终端设备50、客户端终端设备51、客户端终端设备52等构成。例如,客户端终端设备组5与客户端终端设备组2相同,是由在医院内工作的医师或检查技师操作的装置组,是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computer)或平板式pc、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手机等。

外部装置组3与客户端终端设备组2不同,是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连接的装置组,如图1所示,由工作站30以及图像保管装置31等构成。工作站30与客户端终端设备组2、客户端终端设备组5相比较,是专门用于图像处理、事务处理等的业务用的高性能的计算机。另外,图像保管装置31是作为管理各种医用图像的数据的系统的pacs(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图像归档与传输系统)的数据库、管理添加有医用图像的电子病历的电子病历系统的数据库等。

可移动存储装置40是硬盘、软盘、cd-rom(compactdiskreadonlymemory:只读型光盘存储器)、mo(magneto-opticaldisk:磁光盘)、dvd(digitalversatiledisk:多功能数码光盘)、blu-raydisc(注册商标)等计算机可读的存储装置,是可搬出的存储装置。可移动存储装置40是为了存储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生成的各种图像,而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连接的存储装置。

如上述那样,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是能够生成体数据的装置。另外,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还具有对体数据进行各种绘制处理,生成绘制图像的功能。并且,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进行对上述的装置组输出根据体数据生成的绘制图像的处理。

即,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是绘制图像的输出源。另外,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将客户端终端设备组2、外部装置组3以及客户端终端设备组5作为绘制图像的显示用输出对象。即,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分别将与客户端终端设备组2、外部装置组3以及客户端终端设备组5的各装置连接的监视器(显示部),作为用于显示本装置所生成的绘制图像的输出对象。另外,虽然在图1中没有示出,但关于与本装置连接的监视器,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也作为用于显示本装置所生成的绘制图像的显示用输出对象。

另外,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将外部装置组3的图像保管装置31以及可移动存储装置40作为绘制图像的保存用输出对象。即,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将图像保管装置31以及可移动存储装置40作为用于保存绘制图像的输出对象。另外,虽然在图1中没有示出,但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有时也可以将工作站30作为保存用输出对象。

以下,使用图2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图2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构成例的图。

如图2所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具有控制部11、输入部12、显示部13、拍摄·保存处理部14、图像存储器15、图像存储部16、体数据处理部17、以及通信部18。

控制部11进行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整体控制。

输入部12具有鼠标、键盘、按钮、面板开关、触摸命令屏、脚踏开关、轨迹球、力感提示装置等,接受来自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操作者的各种设定要求,并对控制部11传送所接受的各种设定要求。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输入部12具有操作输入部12a以及绘制条件输入部12b。操作输入部12a从操作者接受与通过后述的拍摄·保存处理部14执行的医用图像的拍摄以及医用图像的保存处理有关的信息。另外,绘制条件输入部12b从操作者接受与后述的体数据处理部17对体数据执行的绘制处理有关的条件设定。

显示部13显示用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操作者使用输入部12来输入各种设定要求的gui(graphicaluser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或显示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所拍摄的医用图像等。另外,为了控制显示部13中的显示处理,如图2所示,控制部11具有显示控制部11a。

拍摄·保存处理部14是进行医用图像的拍摄以及医用图像的保存处理的处理部,具有图像拍摄部14a、图像重建部14b以及图像归一化处理部14c。图像拍摄部14a是用于拍摄医用图像的装置,例如,相当于mri装置或x射线ct装置等的台架等,收集mr信号、x射线投影数据等数据。

图像重建部14b根据通过图像拍摄部14a收集到的数据来重建医用图像。例如,图像重建部14b根据通过图像拍摄部14a收集到的数据,重建作为拍摄对象的被检体的轴向面的医用图像。另外,图像重建部14b根据通过图像拍摄部14a收集到的数据,例如,重建沿着被检体的体轴方向的多个轴向面的医用图像。通过该重建处理,图像重建部14b生成三维的医用图像(体数据)。

图像归一化处理部14c将通过图像重建部14b重建后的医用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例如,当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是mri装置时,通过图像拍摄部14a收集到的mr信号的范围根据拍摄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重建后的多个mri图像的像素值的范围根据各个图像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当进行医用图像的保存处理时,医用图像的数据例如需要集中地收存到16位。因此,图像归一化处理部14c对于不满足保存条件的医用图像(原图像:x),例如,使用“a”以及“b”的系数来进行“y=a×x+b”的归一化处理。由此,图像归一化处理部14c生成将原图像(x)归一化成16位的信息的保存图像(y)。另外,当作为保存对象的医用图像满足保存条件时,图像归一化处理部14c不进行归一化处理。

图像存储器15是暂时存储通过图像重建部14b重建后的医用图像、或通过图像归一化处理部14c生成的保存图像的存储器。另外,图像存储部16是存储图像存储器15所存储的数据、通过图像归一化处理部14c生成的保存图像的硬盘驱动器(hdd)。另外,图像归一化处理部14c将归一化所使用的系数与保存图像对应地存储于图像存储器15、图像存储部16。

图像存储器15或图像存储部16所存储的数据在通过后述的体数据处理部17进行图像处理之后,通过控制部11的控制显示于显示部13。或者,图像存储器15或图像存储部16所存储的数据在通过后述的体数据处理部17进行图像处理之后,通过控制部11的控制由后述的通信部18输出。

另外,本实施方式也可以不配置图像存储部16而只设置图像存储器15。此时,图像存储器15所存储的数据在通过后述的体数据处理部17进行图像处理并输出之后被删除。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边进行基于拍摄·保存处理部14的图像拍摄,一边实时执行基于以下说明的体数据处理部17的体绘制处理。

体数据处理部17是对通过图像重建部14b生成的体数据进行图像处理的处理部,具有时相控制部17a、图像读入部17b、三维重构部17c、绘制处理部17d、以及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

图像读入部17b从图像存储器15或者图像存储部16读入保存图像。三维重构部17c根据图像读入部17b所读入的多个保存图像来重构体数据。例如,三维重构部17c根据各轴向面的间距宽度,来三维地重构图像读入部17b所读入的500个轴向面的保存图像,从而重构体数据。

绘制处理部17d对通过三维重构部17c所重构后的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具体而言,绘制处理部17d读入体数据,并首先对该体数据进行前处理。接着,绘制处理部17d对前处理后的体数据进行体绘制处理,生成体绘制图像。接着,绘制处理部17d生成描绘出各种信息(刻度、患者名、检查项目等)的二维图像,并将其重叠到体绘制图像上,从而生成输出用二维图像。另外,针对绘制处理部17d,之后使用图3详细地进行说明。

时相控制部17a是在沿着时间序列生成多个作为处理对象的体数据时,控制图像读入部17b、三维重构部17c、以及绘制处理部17d,以沿着拍摄时间处理各个保存图像的控制部。

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是当经由后述的通信部18向输出目标的装置传送绘制处理部17d的处理结果时,进行将该处理结果转换成输出用(传送用)数据的处理的处理部。另外,关于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之后进行详述。

通信部18是nic(networkinterfacecard:网络接口卡)等,和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连接的装置进行通信。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部18具有传送目标操作输入部18a、传送目标装置立体观察条件输入部18b、以及输出部18c。另外,关于传送目标操作输入部18a、传送目标装置立体观察条件输入部18b、以及输出部18c进行的处理,之后进行详述。

在此,重新使用图3对图2所示的绘制处理部17d详细地进行说明。图3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绘制处理部的构成例的图。

如图3所示,绘制处理部17d具有前处理部170、三维图像处理部171、以及二维图像处理部172。

前处理部170是在对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时,进行各种前处理的处理部,具有图像归一化逆转换部1701、图像校正处理部1702、三维物体融合部1703、以及三维物体显示区域设定部1704。

图像归一化逆转换部1701进行三维重构部17c根据多个保存图像而三维重构后的体数据的逆转换处理。即,图像归一化逆转换部1701使用与各保存图像对应地存储的系数,进行将保存图像还原成原图像的逆转换处理。例如,图像归一化逆转换部1701使用与各保存图像对应地存储的“a”以及“b”将保存图像(y)还原成原图像(x)。由此,图像归一化逆转换部1701将基于三维重构部17c重构后的保存图像的体数据逆转换成基于原图像的体数据(图像重建部14b所生成的体数据)。

图像校正处理部1702是在将2种体数据作为1个体数据进行处理时,进行图像校正处理的处理部,如图3所示,具有变形校正处理部1702a、体运动校正处理部1702b以及图像间位置对准处理部1702c。例如,当将通过pet-ct装置生成的pet图像的体数据与x射线ct图像的体数据作为1个体数据进行处理时,图像校正处理部1702进行图像校正处理。或者,当将通过mri装置生成的t1强调图像的体数据与t2强调图像的体数据作为1个体数据进行处理时,图像校正处理部1702进行图像校正处理。

首先,变形校正处理部1702a在各个体数据中,校正图像拍摄部14a的数据收集时的收集条件所引起的数据的变形。另外,体运动校正处理部1702b校正为了生成各个体数据而使用的数据的收集时期的由被检体的体运动所引起的移动。另外,图像间位置对准处理部1702c在进行了基于变形校正处理部1702a以及体运动校正处理部1702b的校正处理后的2个体数据间,例如,进行使用了互有关法等的位置对准。

三维物体融合部1703使通过图像间位置对准处理部1702c进行位置对准后的多个体数据融合。另外,当对于单一的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时,省略图像校正处理部1702以及三维物体融合部1703的处理。

三维物体显示区域设定部1704是设定与操作者指定的显示对象脏器对应的显示区域的处理部,具有分割处理部1704a。分割处理部1704a是例如通过基于体数据的像素值(体素值)的区域扩张法来提取操作者指定的心脏、肺、血管等脏器的处理部。

另外,当操作者未指定显示对象脏器时,分割处理部1704a不进行分割处理。另外,当操作者指定了多个显示对象脏器时,分割处理部1704a提取相应的多个脏器。另外,也有时按照参照绘制图像的操作者的微调整要求再次执行分割处理部1704a的处理。

三维图像处理部171对前处理部170进行处理后的前处理后的体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具体而言,进行体绘制处理。作为进行体绘制处理的处理部,三维图像处理部171具有投影方法设定部1711、三维几何转换处理部1712、三维表现处理部1713、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714。

投影方法设定部1711确定用于生成体绘制图像的投影方法。例如,投影方法设定部1711确定是通过平行投影法来执行体绘制,还是通过透视投影法来执行。另外,关于平行投影法以及透视投影法,之后进行详述。

三维几何转换处理部1712是确定用于将执行体绘制的体数据三维几何学地进行转换的信息的处理部,具有平行移动处理部1712a、旋转处理部1712b以及放大缩小处理部1712c。平行移动处理部1712a是在平行移动进行体绘制时的视点位置时,确定使体数据平行移动的移动量的处理部,旋转处理部1712b是在旋转移动进行体绘制时的视点位置时,确定使体数据旋转移动的移动量的处理部。另外,放大缩小处理部1712c是在被要求放大或缩小体绘制图像时,确定体数据的放大率或缩小率的处理部。

三维表现处理部1713具有三维物体色彩处理部1713a、三维物体不透明度处理部1713b、三维物体材质处理部1713c以及三维虚拟空间光源处理部1713d。三维表现处理部1713通过这些处理部,例如,根据显示用输出源的装置的操作者的要求,来进行确定所显示的体绘制图像的显示状态的处理。

三维物体色彩处理部1713a是确定对在体数据中分割出的各区域进行着色的色彩的处理部。三维物体不透明度处理部1713b是确定构成在体数据中分割出的各区域的各体素的不透明度“opacity”的处理部。另外,在体数据中不透明度为“100%”的区域的后方的区域在体绘制图像中不被描绘出。另外,在体数据中不透明度为“0%”的区域在体绘制图像中不被描绘出。

三维物体材质处理部1713c是通过确定在体数据中分割出的各区域的材质,从而调整描绘该区域时的质感的处理部。三维虚拟空间光源处理部1713d是在对体数据进行体绘制时,确定设置于三维虚拟空间的虚拟光源的位置、虚拟光源的种类的处理部。作为虚拟光源的种类,可以列举出从无限远处照射平行的光线的光源、从视点照射放射状的光线的光源等。

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714根据通过投影方法设定部1711、三维几何转换处理部1712、三维物体表现处理部1713确定的各种信息,对体数据进行体绘制。例如,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714通过对于体数据进行体绘制,从而如后述的那样,以规定的视差角生成错开视点位置的9个体绘制图像。

另外,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714不仅具有体绘制的功能,还具有进行剖面重建法(mpr:multiplanerreconstruction:多平面重建)而根据体数据重建mpr图像的功能。另外,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714还具有进行“curvedmpr:曲面mpr”的功能、进行“intensityprojection:密度投影”的功能。

三维图像处理部171根据体数据生成的体绘制图像被作为底图(underlay)。并且,通过对底图重叠描绘出各种信息(刻度、患者名、检查项目等)的覆盖图(overlay),而作为输出用二维图像。二维图像处理部172是通过对覆盖图以及底图进行图像处理,来生成输出用二维图像的处理部,如图3所示,具有二维物体描绘部172a、二维几何转换处理部172b以及亮度调整部172c。

二维物体描绘部172a是对描绘在覆盖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描绘的处理部,二维几何转换处理部172b是对描绘在覆盖图中的各种信息的位置进行平行移动处理或者旋转移动处理,或对描绘在覆盖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放大处理或者缩小处理的处理部。

另外,亮度调整部172c是例如根据输出目标的监视器的色调、窗宽(ww:windowwidth)、窗位(wl:windowlevel)等图像处理用参数,来调整覆盖图以及底图的亮度的处理部。

并且,二维图像处理部172的处理结果通过显示控制部11a的控制,显示于显示部13。另外,在进行了后述的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的处理之后,二维图像处理部172的处理结果经由通信部18传送至外部的装置。另外,二维图像处理部172的处理也可以由输出源输出目标分工进行。

另外,在图1所示的医用图像处理系统中,与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连接的监视器、与从作为保存用输出对象的装置读入数据并进行显示的装置连接的监视器的规格不必和与作为输出源的装置连接的监视器的规格相同。在此,所谓监视器的规格具体而言是指与立体观察有关的规格。

即,现在最普及的一般的通用监视器是二维地显示二维图像的监视器,不能立体显示二维图像。假设,当观察者希望利用通用监视器进行立体观察时,对通用监视器输出图像的装置需要通过平行法或交差法来并列显示观察者能够立体观察的2视差图像。或者,对通用监视器输出图像的装置例如需要使用在左眼用的部分安装红色的玻璃纸、在右眼用的部分安装了蓝色的玻璃纸的眼镜,通过补色法来显示观察者能够立体观察的图像。

另一方面,总所周之有一种观察者能够立体观察从多个视点拍摄的视差角不同的多个视差图像的监视器(立体显示装置、或者立体显示监视器)。作为该立体显示装置,存在通过使用立体观察用眼镜等专用设备,能够立体观察2个视差图像(2视差图像、或者两眼视差图像)的装置。

图4a以及图4b是用于说明通过2视差图像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图4a以及图4b所示的一个例子是通过快门方式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装置,作为观察监视器的观察者佩戴的立体观察用眼镜,使用快门眼镜。该立体显示装置在监视器上交替射出2视差图像。例如,图4a所示的监视器以120hz交替射出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在此,如图4a所示,在监视器上设置红外线射出部,红外线射出部与切换图像的定时一致地控制红外线的射出。

另外,从红外线射出部射出的红外线由图4a所示的快门眼镜的红外线接收部接收。分别在快门眼镜的左右的框上安装有快门,快门眼镜与红外线接收部接收红外线的定时一致地交替切换左右快门各自的透过状态以及遮光状态。以下,针对快门中的透过状态以及遮光状态的切换处理进行说明。

如图4b所示,各快门具有入射侧的偏光板与射出侧的偏光板,另外,在入射侧的偏光板与射出侧的偏光板之间具有液晶层。另外,如图4b所示,入射侧的偏光板与射出侧的偏光板相互正交。在此,如图4b所示,在没有施加电压的“off”的状态下,通过了入射侧的偏光板的光利用液晶层的作用而旋转90度,并透过射出侧的偏光板。即,没有施加电压的快门为透过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4b所示,在施加了电压的“on”的状态下,由于基于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偏光旋转作用消失,因此,通过了入射侧的偏光板的光会被射出侧的偏光板遮住。即,施加了电压的快门变为遮光状态。

因此,例如,在监视器上显示有左眼用图像期间,红外线射出部射出红外线。并且,在正在接收红外线的期间,红外线接收部不对左眼的快门施加电压,而对右眼的快门施加电压。由此,如图4a所示,右眼的快门变为遮光状态,左眼的快门变为透过状态,因此,左眼用图像入射至观察者的左眼。另一方面,在监视器上显示出右眼用图像的期间,红外线射出部停止射出红外线。并且,在不接收红外线的期间,红外线接收部不对右眼的快门施加电压,而对左眼的快门施加电压。由此,左眼的快门变为遮光状态,右眼的快门为透过状态,因此,右眼用图像入射至观察者的右眼。这样,图4a以及图4b所示的立体显示装置通过联动地切换监视器所显示的图像与快门的状态,来显示观察者能够立体观察的图像。

另外,作为近年来实用化的立体显示装置,存在通过使用柱状透镜等光线控制件,例如,观察者能够裸眼地立体观察9个视差图像(9视差图像)等多视差图像的装置。该立体显示装置能够进行基于两眼视差的立体观察,另外,也能够进行基于与观察者的视点移动一致地所观察的映像也发生变化的运动视差的立体观察的装置。

图5是用于说明通过9视差图像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5所示的立体显示装置上,在液晶屏等平面状的显示面200的前表面配置光线控制件。例如,在图5所示的立体显示装置上,作为光线控制件,在显示面200的前表面粘贴有光学开口在垂直方向延伸的垂直的凹凸片201。另外,在图5所示的一个例子中,以垂直凹凸片201的凸部为前表面的方式进行粘贴,但也可以以垂直凹凸片201的凸部与显示面200对置的方式来粘贴。

在显示面200上,如图5所示,矩阵状地配置横纵比为3∶1,且在纵方向上配置有作为子像素的红色(r)、绿色(g)、蓝色(b)3个的像素202。图5所示的立体显示装置将由9个图像构成的9视差图像转换成配置为规定格式(例如瓦状)的中间图像,并输出至显示面200。即,图5所示的立体显示装置将在9视差图像中位于同一位置的9个像素分别分配到9列的像素202并输出。如图5所示,9列的像素202是同时显示视差角不同的9个图像的单位像素组203。

在显示面200中作为单位像素组203同时输出的9视差图像例如通过led(lightemittingdiode)背景灯而作为平行光来放射,另外,通过垂直凹凸片201向多方向放射。通过9视差图像的各像素的光向多方向放射,入射至观察者的右眼以及左眼的光与观察者的位置(视点的位置)联动地变化。即,根据观察者观察的角度的不同,入射至右眼的视差图像与入射至左眼的视差图像视差角也不同。由此,观察者例如能够分别在图5所示的9个位置,立体地识别拍摄对象。另外,观察者例如能够在图5所示的“5”位置上,以与拍摄对象正对的状态立体地识别,并且能够分别在图5所示的“5”以外的位置上,以使拍摄对象的朝向变化的状态立体地识别。

以下,有时将不能立体观察的通用监视器记载为“没有视差的监视器”,将使用图4说明了的立体显示装置记载为“2视差监视器”,将使用图5说明了的立体显示装置记载为“9视差监视器”。在此,根据上述的说明,“2视差监视器”与“9视差监视器”能够如以下那样地进行定义。即,“2视差监视器”是显示1个观察方向的立体观察用的图像的显示部。另外,“9视差监视器”是显示多个观察方向的立体观察用的图像的显示部,是以根据观察方向变更观察者能够观察的立体观察用的图像对的方式构成的装置。

然而,当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连接的显示部13是“9视差监视器”时,绘制处理部17d根据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操作者的要求,生成9视差用体绘制图像。并且,控制部11例如将9视差用体绘制图像例如转换成配置为瓦状的中间图像并显示于显示部13。由此,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操作者能够立体观察所拍摄的体数据。

另一方面,设与客户端终端设备20连接的监视器是“9视差监视器”。此时,通过接收在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中生成的9视差用体绘制图像,客户端终端设备20能够对客户端终端设备20的操作者,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操作者相同地显示能够立体观察的立体观察图像。但是,例如,当客户端终端设备20的操作者能够立体观察的最佳的视差角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操作者能够立体观察的最佳的视差角不同时,客户端终端设备20不能对自装置的操作者,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操作者相同地显示能够立体观察的立体观察图像。

另外,例如,当与客户端终端设备21连接的监视器是“2视差监视器”时,即使客户端终端设备21接收9视差图像,也不能显示2视差图像。另外,例如,当与客户端终端设备22连接的监视器是“没有视差的监视器”时,即使客户端终端设备22接收9视差图像,也只能二维地显示这些视差图像。另外,即使是与工作站30、图像保管装置31连接的监视器的立体观察方式,也会发生与上述相同的问题。另外,当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连接的显示部13是“2视差监视器”、“没有视差的监视器”时,也发生与上述相同的问题。

因此,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为了根据立体观察方式立体地观察三维的医用图像,进行以下的处理。

即,能够根据通过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生成的体数据,以任意的视差角生成任意的视差数的体绘制图像(视差图像)。因此,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根据与作为输出对象的输出对象装置所连接的显示部的立体观察功能有关的信息,对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从而生成在与作为输出对象的输出对象装置连接的显示部中能够立体观察的绘制图像。即,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根据与作为输出对象的输出对象装置所连接的显示部的立体观察功能有关的信息,来确定在该显示部显示的立体观察用的图像的视差图像数(视差数),并对作为三维的医用图像的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从而生成与视差图像数(视差数)对应的绘制图像。列举一个例子,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接受与作为输出对象的输出对象装置所连接的显示部的立体观察功能有关的信息。例如,作为与显示用输出对象即客户端终端设备组2连接的显示部的立体观察属性,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接受视差角以及视差数。并且,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根据与所接受的立体观察功能有关的信息,来确定视差角以及视差数,并对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从而生成在与作为输出对象的输出对象装置连接的显示部上能够立体观察的绘制图像。即,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生成与客户端终端设备组2所连接的显示部的视差数对应的绘制图像。例如,在确定视差图像数(视差数)时,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根据与显示1个观察方向的立体观察用的图像的显示部(2视差监视器)连接的输出对象装置、和与显示多个观察方向的立体观察用的图像的显示部(9视差监视器)连接的输出对象装置,来变更视差图像数(视差数)。

并且,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将通过绘制处理生成的与视差图像数对应的绘制图像,作为在显示部中同时显示的立体观察用的图像,输出至输出对象装置。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将通过绘制处理生成的绘制图像传送至显示用输出对象的客户端终端设备21。

换而言之,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将三维的医用图像即体数据存储于作为存储装置的图像存储部16。并且,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通过对图像存储部16存储的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来生成包含与多个观察方向对应的立体观察用的图像对的绘制图像组。并且,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显示部13、与作为输出对象的输出对象装置连接的显示部根据绘制图像组,同时显示与多个观察方向对应的立体观察用的图像对。

另外,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接受针对体数据的绘制条件的变更要求。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接受来自作为显示用输出对象的客户端终端设备20的操作者的绘制条件的变更要求。或者,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从自装置的操作者接受绘制条件的变更要求。并且,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对体数据进行基于所接受的变更要求的再绘制处理。

并且,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将通过再绘制处理生成的绘制图像输出至输出对象装置。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将通过再绘制处理生成的绘制图像传送至成为显示用输出对象的客户端终端设备20。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传送目标操作输入部18a以及传送目标装置立体观察条件输入部18b所接受的信息,绘制处理部17d、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以及输出部18c协作进行上述的处理。

另外,针对以下所使用的用语,重新进行说明,所谓“立体观察图像”是指通过对体数据进行体绘制处理而生成的立体观察用的图像组。另外,所谓“视差图像”是指构成“立体观察图像”的各个图像。即,“立体观察图像”由“视差角”不同的多个“视差图像”构成。另外,所谓“视差数”是指在立体显示监视器中进行立体观察所需的“视差图像”的数量。另外,所谓“视差角”是指由为了生成“立体观察图像”而设定的各视点的位置间隔与体数据的位置决定的角度。另外,以下所述的所谓“9视差图像”是指由9个“视差图像”构成的“立体观察图像”。另外,以下所述的所谓“2视差图像”是指由2个“视差图像”构成的“立体观察图像”。

图6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绘制处理部、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以及输出部的处理的框图。另外,虽然在图6中没有示出,但绘制处理部17d、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以及输出部18c的处理通过控制部11的控制来执行。

图6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绘制处理部17d根据通信部18所具有的传送目标操作输入部18a以及传送目标装置立体观察条件输入部18b从作为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接收到的信息,来进行体绘制处理。

传送目标装置立体观察条件输入部18b接受与成为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所连接的显示部(监视器)的立体观察功能有关的信息(立体观察属性)。图7a、图7b以及图7c是用于说明立体观察属性的一个例子的图。

例如,如图7a所示,作为与客户端终端设备20连接的监视器的立体观察属性,传送目标装置立体观察条件输入部18b接收表示是“9视差监视器”的“视差数:9视差”。另外,如图7a所示,传送目标装置立体观察条件输入部18b接收表示客户端终端设备20的操作者通常参照的9视差图像的视差角是“1度”的立体观察属性。

或者,如图7b所示,作为与客户端终端设备21连接的监视器的立体观察属性,传送目标装置立体观察条件输入部18b接收表示是“2视差监视器”的“视差数:2视差”。另外,如图7b所示,传送目标装置立体观察条件输入部18b接收表示客户端终端设备21的操作者通常参照的2视差图像的视差角是“4度”的立体观察属性。

或者,如图7c所示,作为与客户端终端设备22连接的监视器的立体观察属性,传送目标装置立体观察条件输入部18b接收表示是“没有视差的监视器”的“视差数:没有视差”。

另外,在接收来自作为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的立体观察图像参照要求时,立体观察属性并不限定于从该装置来接收。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也可以预先存储能够与自装置连接的装置的显示部的立体观察属性。另外,立体观察属性的视差数也可以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从作为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接收监视器的规格(规格),从而自动地取得。不论在哪一情况下,作为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的立体观察属性都经由控制部11而传送至绘制处理部17d。另外,视差图像数(视差数)的确定处理所使用的立体观察属性并不限定于通过通信来取得的情况,例如,也可以通过经由存储介质的输入、操作者的手动输入,而预先存储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

返回到图6,绘制条件输入部12b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操作者接受与体绘制有关的绘制条件,并传送至绘制处理部17d。另外,绘制条件输入部12b接受传送目标操作输入部18a所接受的绘制条件,并将接受到的信息传送至绘制处理部17d。具体而言,传送目标操作输入部18a接收客户端终端设备20的操作者输入的与体绘制有关的绘制条件的变更要求等操作事件的内容。图8是用于说明操作事件的一个例子的图。

例如,作为客户端终端设备20的操作者输入的操作事件,如图8所示,传送目标操作输入部18a从客户端终端设备20接收进行体绘制时的视点的位置的变更要求。在此,作为图8所示的一个例子,在客户端终端设备使来自体数据的多个视点的体绘制图像显示于监视器的状态下,操作者使用鼠标等,旋转移动体绘制图像,从而探索自身想要参照的视点位置。通过该探索,如图8所示,客户端终端设备20的操作者进行xy平面中的视点位置的旋转移动要求、xz平面中的视点位置的旋转移动要求。另外,作为操作事件,也有时是视点位置的平行移动要求、投影方法的变更要求、视差角的变更要求、视差数的变更要求。

首先,绘制处理部17d根据从绘制条件输入部12b接受的绘制条件、或者初始设定的绘制条件,生成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显示部13的立体观察属性一致的立体观察图像。图9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绘制处理部以及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

例如,如图9的“9视差图像生成方式(1)”所示,假设作为绘制条件,绘制处理部17d接受平行投影法,另外,接受基准的视点位置(5)与视差角“1度”。此时,绘制处理部17d以视差角每隔“1度”的方式,将视点的位置平行移动至(1)~(9),并通过平行投影法生成视差角(视线方向间的角度)各差1度的9个的9视差图像。另外,当进行平行投影法时,绘制处理部17d设定沿着视线方向从无限远处照射平行的光线的光源。

或者,如图9的“9视差图像生成方式(2)”所示,作为绘制条件,假设绘制处理部17d接受透视投影法,另外,接受基准的视点位置(5)与视差角“1度”。此时,绘制处理部17d以将体数据的中心(重心)作为中心、视差角每个“1度”的方式,将视点的位置旋转移动至(1)~(9),并通过透视投影法生成视差角各差1度的9个的9视差图像。另外,当进行透视投影法时,绘制处理部17d在各视点设定以视线方向为中心三维放射状地照射光的点光源、面光源。另外,进行透视投影法时,绘制处理部17d也可以根据绘制条件,平行移动视点(1)~(9)。

另外,绘制处理部17d也可以设定如下光源,进行并用平行投影法与透视投影法的体绘制处理。该光源,对于所显示的体绘制图像的纵方向,以视线方向为中心而二维放射状地照射光,对于所显示的体绘制图像的横方向,沿着视线方向从无限远处照射平行的光线。

在此,绘制处理部17d为了将所生成的自装置用的9视差图像即9个体绘制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3,而暂时存储于图像存储器15。

并且,绘制处理部17d将传送目标装置立体观察条件输入部18b接收到的立体观察属性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中的立体观察属性进行比较。即,绘制处理部17d根据传送目标装置立体观察条件输入部18b接收到的立体观察属性来确定视差数,并将所确定的视差数与基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中的立体观察属性的视差数进行比较。另外,绘制处理部17d根据传送目标装置立体观察条件输入部18b接收到的立体观察属性来确定视差角,并将所确定的视差角与基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中的立体观察属性的视差角进行比较。并且,绘制处理部17d判定在已生成的体绘制图像中,是否存在与传送目标装置立体观察条件输入部18b接收到的立体观察属性一致的体绘制图像。例如,当在视差角“1度”生成有9视差图像时,绘制处理部17d判定为与客户端终端设备20的立体观察属性一致。另外,例如,当在视差角“1度”生成有9视差图像时,绘制处理部17d判定在9视差图像中存在客户端终端设备21的立体观察属性“视差角:4度”的2个图像。即,在确定视差数时,绘制处理部17d根据与2视差监视器连接的输出对象装置、和与9视差监视器连接的输出对象装置来变更视差数。另外,例如,当在视差角“1度”生成有9视差图像时,绘制处理部17d判定为也可以从9视差图像中选择1个符合客户端终端设备22的立体观察属性“视差角:没有视差”的图像。

另一方面,当在已生成的体绘制图像中,不存在与传送目标装置立体观察条件输入部18b接收到的立体观察属性一致的体绘制图像时,绘制处理部17d再次实时执行体绘制处理。例如,当客户端终端设备20的立体观察属性的视差角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中的视差角不同时,绘制处理部17d与客户端终端设备20的视差角一致地再生成9视差图像。例如,假设在视差角“1.2度”生成有9视差图像时,绘制处理部17d在视差角“1度”再生成9视差图像。

另外,假设在视差角“1.2度”生成有9视差图像时,由于不存在作为客户端终端设备21的立体观察属性来接收的“视差角:4度”的图像,因此,绘制处理部17d再生成视差角为“4度”的2个2视差图像。

并且,绘制处理部17d将已生成图像,或者再生成后的图像输出至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另外,当在已生成图像中存在与显示用输出对象装置的立体观察属性一致的图像时,绘制处理部17d对相应的图像例如添加表示是输出用图像的标志,并输出至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

如图6所示,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具有传送图像生成部173以及处理图像传送部174。传送图像生成部173根据绘制处理部17d生成的体绘制图像来生成传送用图像(传送图像)。例如,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根据绘制处理部17d生成的多个视差图像,根据绘制处理部17d添加的标志来选择与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所要求的立体观察属性一致的体绘制图像。

图9所示的一个例子说明了在已生成的图像中包含有与显示用输出对象装置的立体观察属性一致的图像的情况。即,如图9所示,传送图像生成部173对于通用监视器(没有视差的监视器)所连接的客户端终端设备22,参照所添加的标志将视点(5)的体绘制图像选择为传送用图像。或者,如图9所示,传送图像生成部173对于2视差监视器所连接的客户端终端设备21,参照所添加的标志将视差角为“4度”的视点(3)以及视点(7)的体绘制图像选择为传送用图像。或者,作为9视差监视器所连接的客户端终端设备20用的9视差图像,传送图像生成部173将视点(1)~(9)的所有的体绘制图像选择为传送用图像。

并且,除了传送用图像的选择之外,传送图像生成部173对体绘制图像进行图像压缩处理。另外,传送图像生成部173进行的图像压缩处理可以是可逆压缩处理,也可以是不可逆压缩处理。即,传送图像生成部173为了使传送速度不会变慢,通过进行图像压缩处理来生成传送图像。并且,如图9所示,处理图像传送部174将通过传送图像生成部173选择生成的传送图像输出至通信部18的输出部18c,输出部18c发送至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

由此,例如,客户端终端设备20的操作者能够利用“9视差监视器”进行基于两眼视差以及运动视差的立体观察。另外,例如,客户端终端设备21的操作者能够利用“2视差监视器”进行基于两眼视差的立体观察。另外,例如,客户端终端设备22的操作者能够利用“没有视差的监视器”来参照作为基准的视点的体绘制图像。另外,如上述那样,输出传送至客户端终端设备22的图像可以只是视点(5)的体绘制图像,也可以是视点(1)~(9)的体绘制图像。此时,输出部18c在添加了表示视点(1)~(9)的体绘制图像是并列显示用的图像组的附带信息基础上,传送至客户端终端设备22。或者,输出部18c在添加了表示视点(1)~(9)的体绘制图像是能够以运动图像显示的图像组的附带信息的基础上,传送至客户端终端设备22。此时,客户端终端设备22的操作者能够参照来自不同的9个方向的体绘制图像旋转的运动图像。

在此,当作为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的操作者进行了绘制条件的变更要求时,传送目标操作输入部18a将从作为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接收到的绘制条件的变更要求传送至绘制条件输入部12b。例如,如图8所示例的那样,传送目标操作输入部18a将视点位置的变更要求传送至绘制条件输入部12b。或者,传送目标操作输入部18a将投影方法的变更要求、显示属性(表现属性)的变更要求、分割部位的变更要求、视差角的变更要求、视差数的变更要求传送至绘制条件输入部12b。

当从绘制条件输入部12b接受了绘制条件的变更要求时,绘制处理部17d根据变更后的绘制条件进行体数据的再绘制。例如,绘制处理部17d根据从客户端终端设备20接受的视点位置的变更要求,变更作为基准的视点的位置,生成9视差图像。或者,绘制处理部17d根据从客户端终端设备20接受的视差角的变更要求,变更将为基准的视点的位置作为中心的其他的8个视点的位置,生成9视差图像。

或者,绘制处理部17d根据从客户端终端设备20接受的视差数的变更要求,例如,生成2视差图像。或者,绘制处理部17d根据从客户端终端设备20接受的投影法的变更要求,例如,从透视投影法切换为平行投影法,生成9视差图像。或者,绘制处理部17d根据从客户端终端设备21接受的视差角的变更要求,例如,生成视差角为“3度”的2视差图像。

这样,根据变更后的绘制条件通过绘制处理部17d再生成的绘制图像被输出至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并且,传送图像生成部173对体绘制图像进行图像压缩处理,生成传送图像。并且,处理图像传送部174将通过传送图像生成部173生成的传送图像输出至通信部18的输出部18c,输出部18c发送至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另外,当由客户端终端设备20的操作者接受到不进行立体观察的要求时,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例如也能够将视点(5)的体绘制图像选择为传送用图像,并输出至输出部18c。另外,绘制条件的变更要求也可以通过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操作者来进行。即使在该情况下,绘制处理部17d根据变更后的绘制条件来进行再绘制处理,并输出至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

以上,总结上述的内容,绘制处理部17d根据操作者的要求实时生成的立体观察图像是将作为基准的视点作为中心的“1视点的多视差图像”。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绘制处理部17d实时地选择或者实时再生成与作为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的立体观察属性、绘制条件的变更要求一致的“1视点的多视差图像”。换而言之,本实施方式的绘制处理部17d通过与用户的要求一致地变更在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中设定的绘制条件,从而实时地生成输出到显示用输出对象的立体观察用的图像。

另外,成为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不仅可以是上述的客户端终端设备组2,也可以是外部装置组3、能够与图像保管装置31连接的客户端终端设备组5。例如,当客户端终端设备组5是显示用输出对象时,传送目标操作输入部18a以及传送目标装置立体观察条件输入部18b经由图像保管装置31,接受立体观察属性或绘制条件的变更要求。

另外,传送至是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的体绘制图像不仅可以显示于该装置,也可以存储于闪存存储器等。通过预先存储体绘制图像,显示用输出对象的操作者能够在任意的时刻,进行作为观察对象的体数据的立体观察。

另外,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以及输出部18c也可以对具有以规定间隔切换立体观察用的图像(立体观察图像)的显示部的输出对象装置,以该规定间隔切换并输出该输出对象装置用的绘制图像组。例如,当传送2视差图像时,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以及输出部18c也能够根据2视差监视器的图像切换速度,而交替输出2个视差图像。

另外,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是不执行基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显示部13的立体观察属性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操作者所输入的绘制条件的立体观察图像的生成处理的情况。此时,当接受了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的立体观察属性时,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根据该立体观察属性来确定视差数(以及视差角)。并且,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生成与所确定的视差数(以及视差角)对应的绘制图像,并传送所生成的立体观察图像的传送图像。即,此时,不执行基于绘制处理部17d的选择处理。

接着,使用图10,说明针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显示用输出对象的处理。图10是用于说明针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显示用输出对象的处理的流程图。另外,以下,对绘制处理部17d生成用于输出至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体绘制图像之后的处理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判定传送目标装置立体观察条件输入部18b是否接受了立体观察属性(步骤s101)。在此,当没有接受立体观察属性时(步骤s101否定),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变为待机状态。

另一方面,当接受了立体观察属性时(步骤s101肯定),绘制处理部17d判定在已生成的体绘制图像中是否存在与所接受的立体观察属性一致的视差图像(步骤s102)。在此,当不存在与所接受的立体观察属性一致的视差图像时(步骤s102否定),绘制处理部17d根据所接受的立体观察属性,生成视差图像(步骤s103),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生成传送图像(步骤s104)。

另一方面,当存在与所接受的立体观察属性一致的视差图像时(步骤s102肯定),绘制处理部17d将与所接受的立体观察属性一致的视差图像通知给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根据所通知的信息,在选择了传送用图像的基础上,生成传送图像(步骤s104)。

并且,输出部18c将传送图像传送至传送目标的装置(步骤s105),传送目标操作输入部18a判定是否接受了绘制条件的变更(步骤s106)。在此,当接受了绘制条件的变更时(步骤s106肯定),绘制处理部17d根据变更后的绘制条件,生成视差图像(步骤s107),之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执行步骤s104以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没有接受绘制条件的变更时(步骤s106否定),控制部11判定是否接受了传送结束要求(步骤s108)。在此,当没有接受传送结束要求时(步骤s108否定),返回到步骤s106,判定是否接受了绘制条件的变更。

另一方面,当接受了传送结束要求时(步骤s108肯定),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结束处理。

另外,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是通过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来执行步骤s102的判定处理的情况。另外,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即使在不进行根据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立体观察属性的体绘制处理,而只进行根据显示用输出对象的立体观察属性、显示用输出对象的操作者所要求的绘制条件的变更要求的体绘制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步骤s102的判定处理,在步骤s101中接受了立体观察属性之后,执行步骤s103的处理。另外,本实施方式即使在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显示部13是“没有视差的监视器”、“2视差监视器”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

如上述那样,在第1实施方式中,能够执行根据作为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的立体观察属性的图像生成处理以及图像输出处理,因此,能够根据立体观察方式来立体地观察三维的医用图像(体数据)。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其他的装置再现在与9视差监视器直接连接的装置上观察的立体感,同一观察者能够在不同的装置上以相同的立体感来立体观察体数据。即,在第1实施方式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活用作为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的监视器的立体观察能力。

(第2实施方式)

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在作为显示用输出对象的多个装置间同步显示体绘制图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图11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的构成例的图。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11在进行显示部13中的显示控制的显示控制部11a之外,还具有同步控制部11b。

即,在第2实施方式中,当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是多个时,绘制处理部17d按照同步控制部11b的控制,根据与多个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所连接的监视器(显示部)各自的立体观察功能有关的信息(立体观察属性)以及针对体数据的绘制条件,对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即,绘制处理部17d根据与多个显示用输出对象装置所连接的显示部各自的立体观察功能有关的信息,来确定多个显示用输出对象装置的每一个的视差图像数(视差数)。并且,绘制处理部17d根据多个输出对象装置的每一个的视差图像数(视差数)以及针对体数据的绘制条件,对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并且,输出部18c按照同步控制部11b的控制,分别对相应的装置同步地输出通过绘制处理部17d生成的多个显示用输出对象的每个装置的绘制图像。

在此,开始同步显示的模式可以列举出各种模式。例如,有如下情况:客户端终端设备20的操作者为主体,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操作者同时地想要以同一立体观察属性参照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生成的同一体数据。此时,客户端终端设备20对通信部18发送同步显示对象表示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信息,并且发送同步显示要求。

从通信部18经由控制部11被通知了同步显示要求的绘制处理部17d生成“视差数:9、视差角:1度”的体绘制图像。显示控制部11a使“视差数:9、视差角:1度”的体绘制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3。另外,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以及输出部18c将“视差数:9、视差角:1度”的体绘制图像发送至客户端终端设备20。

或者,有如下情况:客户端终端设备21的操作者为主体,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操作者同时地想要以相互不同的立体观察属性来参照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生成的同一体数据。此时,客户端终端设备21对通信部18发送同步显示对象表示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信息,并且发送同步显示要求。

从通信部18经由控制部11被通知了同步显示要求的绘制处理部17d生成“视差数:9、视差角:1度”的体绘制图像。显示控制部11a使“视差数:9、视差角:1度”的体绘制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3。另外,绘制处理部17d从所生成的体绘制图像中选择“视差数:2,视差角:4度”的2个图像,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以及输出部18c将“视差数:2、视差角:4度”的体绘制图像发送至客户端终端设备21。另外,在上述的2个模式中,同时显示要求也可以是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操作者为主体来执行。

或者,有如下情况:客户端终端设备20的操作者为主体,与客户端终端设备21的操作者同时地想要以相互不同的立体观察属性来参照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设为绘制对象的同一体数据。此时,客户端终端设备20对通信部18发送同步显示对象表示客户端终端设备21的信息,并且发送同步显示要求。

从通信部18经由控制部11被通知了同步显示要求的绘制处理部17d生成“视差数:9、视差角:1度”的体绘制图像。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以及输出部18c将“视差数:9、视差角:1度”的体绘制图像发送至客户端终端设备20。另外,绘制处理部17d从所生成的体绘制图像中选择2个“视差数:2、视差角:4度”的图像,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以及输出部18c将“视差数:2、视差角:4度”的体绘制图像发送至客户端终端设备21。另外,在上述的模式中,同时显示要求也可以是客户端终端设备21的操作者为主体来执行。

通过上述的处理,进行同步显示要求的操作者和作为同步显示对象的装置的操作者能够根据各自所使用的显示部的立体观察规格,来立体观察从同一视点位置绘制了同一体数据的图像。

另外,进行同步显示时,同步控制部11b进行控制,以使绘制处理部17d根据进行了同步显示要求的操作者所要求的绘制条件,来进行体绘制处理。例如,进行了同步显示要求的客户端终端设备20的操作者选择用于生成自身想要参照的体绘制图像的绘制条件。作为绘制条件,可以列举出视点位置、显示属性(表现属性)、投影法、根据分割部位等各种条件而选择出的属性值。

从客户端终端设备20接收到绘制条件的通信部18将所接收到的绘制条件传送至同步控制部11b。同步控制部11b进行控制,以使绘制处理部17d根据从客户端终端设备20接收到的绘制条件,来进行体绘制处理。

通过上述的处理,进行了同步显示要求的操作者与作为同步显示对象的装置的操作者能够根据各自使用的显示部的立体观察规格,立体观察以同一绘制条件对同一体数据进行处理后的体绘制图像。

使用图12以及图13对该同步显示处理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12以及图13是用于说明通过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执行的同步显示处理的时序图。另外,图12是客户端终端设备20的操作者为主体,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操作者同时地同步参照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设为绘制对象的同一体数据时的时序图。

首先,如图12所示,客户端终端设备20将表示操作者的同步显示要求的操作事件发送至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同步控制部11b(步骤s201)。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客户端终端设备20将表示作为同步显示对象的装置是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操作事件发送至同步控制部11b。

接收到操作事件的同步控制部11b将对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进行的显示更新以及事件接收停止的要求通知给显示控制部11a(步骤s202)。另外,所谓停止接收的显示更新以及事件是指显示部13所显示的图像的更新以及使用了显示部13所显示的gui的操作事件。

并且,同步控制部11b将根据所接收到的同步显示要求的操作事件的显示图像更新要求通知给具有绘制处理部17d以及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的体数据处理部17(步骤s203)。在此,所谓根据操作事件的显示图像更新要求是指基于同步显示的各装置中的立体观察属性以及客户端终端设备20的操作者输入的绘制条件的体绘制图像生成要求。

并且,作为基于客户端终端设备20用的9视差图像的传送图像,体数据处理部17生成客户端用视差图像(步骤s204)。另外,体数据处理部17生成客户端终端设备20用的9视差图像即自装置用视差图像(步骤s205)。

并且,体数据处理部17在同步控制部11b中进行显示图像生成通知(步骤s206),同步控制部11b将自装置用视差图像传送至显示控制部11a(步骤s207)。通过显示控制部11a的控制,显示部13显示自装置用视差图像。并且,同步控制部11b经由输出部18c,将客户端用视差图像传送至客户端终端设备20(步骤s208)。

并且,同步控制部11b向显示控制部11a通知显示更新以及事件的接收重启(步骤s209)。另外,在步骤s201中,当再次发送了变更绘制条件、立体观察属性的操作事件时,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再次执行步骤s202~步骤s208的处理。

图13是客户端终端设备20的操作者为主体,与客户端终端设备21的操作者同时地,同步参照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设为绘制对象的同一体数据时的时序图。

首先,如图13所示,客户端终端设备20将表示操作者的同步显示要求的操作事件发送至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同步控制部11b(步骤s301)。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客户端终端设备20将表示作为同步显示对象的装置是客户端终端设备21的操作事件发送至同步控制部11b。

接收到操作事件的同步控制部11b对客户端终端设备21,通知显示更新以及事件接收停止的要求(步骤s302)。另外,所谓停止接收的显示更新以及事件是指客户端终端设备21的监视器所显示的图像的更新以及使用了客户端终端设备21的监视器所显示的gui的操作事件。

并且,同步控制部11b将根据接收到的同步显示要求的操作事件的显示图像更新要求通知给具有绘制处理部17d以及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的体数据处理部17(步骤s303)。

并且,作为基于客户端终端设备20用的9视差图像的传送图像,体数据处理部17生成客户端(1)用视差图像(步骤s304)。另外,作为基于客户端终端设备21用的2视差图像的传送图像,体数据处理部17生成客户端(2)用视差图像(步骤s305)。

并且,体数据处理部17在同步控制部11b中进行显示图像生成通知(步骤s306),同步控制部11b经由输出部18c,将客户端(2)用视差图像传送至客户端终端设备21(步骤s307)。另外,同步控制部11b经由输出部18c,将客户端(1)用视差图像传送至客户端终端设备20(步骤s308)。

并且,同步控制部11b将显示更新以及事件的接收重启通知给客户端终端设备21(步骤s309)。另外,在步骤s301中,当再次发送变更绘制条件、立体观察属性的操作事件时,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再次执行步骤s302~步骤s308的处理。

如上述那样,在第2实施方式中,能够根据各装置的立体观察监视器的立体观察属性,在不同的装置将立体观察图像进行同步显示,因此,即使针对每个装置观察者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多个观察者间共有立体感。例如,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位于远离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位置的医务室、读片室,在多人参照同一画面的会议室,即使在9视差监视器普及之前,各室也能够利用立体观察技术,因此,容易实现手术计划的效率化、患者的解剖学信息的共有。另外,在上述中,针对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进行同步显示要求的操作者和作为同步显示对象的装置的操作者立体观察根据同一体数据按照同一绘制条件生成的、且分别与各自所使用的显示部的立体观察规格分别一致的立体观察图像。但是,第2实施方式也可以根据同一体数据生成根据各自所使用的显示部的立体观察规格的、且根据各自所希望的绘制条件的立体观察图像。即,第2实施方式也可以在同步显示中,2个操作者分别变更绘制条件。

(第3实施方式)

在第3实施方式中,针对在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中存储有立体观察用的体绘制图像的状态下,输出根据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的要求的立体观察图像的情况进行说明。

即,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存储通过绘制处理部17d生成的体绘制图像。并且,当没有存储与从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接受的立体观察属性以及针对体数据的绘制条件一致的绘制图像时,绘制处理部17d根据该所接受的信息,对于体数据进行再绘制处理。并且,输出部18c将通过绘制处理部17d的再绘制处理生成的绘制图像输出至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另外,当存储有与从显示用输出对象装置接受的立体观察功能有关的信息以及针对体数据的绘制条件一致的绘制图像时,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选择该绘制图像,并输出至显示用输出对象装置。

由于进行上述的处理,因此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部12构成为图14所示的那样。图14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部的构成例的图。

如图14所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部12与图2所示的输入部12相比较,进一步具有处理图像保存条件输入部12c。处理图像保存条件输入部12c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操作者接受保存通过绘制处理部17d生成的体绘制图像时的保存条件。另外,关于处理图像保存条件输入部12c所接受的保存条件,之后进行详述。

另外,因为进行上述的处理,因此,在第3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追加了立体观察图像保存部17f,该立体观察图像保存部17f根据处理图像保存条件输入部12c所接受到的保存条件,保存进行体绘制处理后的体绘制图像。图15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绘制处理部、立体观察图像保存部、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以及输出部的处理的框图。另外,虽然在图15中没有示出,但各部的处理通过控制部11的控制来执行。

图15所示的绘制处理部17d根据绘制条件输入部12b所接受的绘制条件,对体数据进行体绘制处理。具体而言,绘制处理部17d根据绘制条件输入部12b所接受的显示部13的立体观察属性、视点位置、投影法等各种条件,生成立体观察图像。另外,绘制处理部17d所生成的立体观察图像并不限定于显示部13用图像(例如,9视差图像)。即,绘制处理部17d例如也可以网罗生成2视差图像或“没有视差的监视器”用的静止图像等、与现在能够使用的与立体观察规格一致的图像。

另外,当绘制条件输入部12b接受了绘制条件的变更时,图15所示的绘制处理部17d也可以根据变更后的绘制条件,再次进行绘制处理。

并且,图15所示的立体观察图像保存部17f进行绘制处理部17d所生成的体绘制图像的保存处理。如图15所示,立体观察图像保存部17f具有保存用处理图像生成部175和处理图像存储部176。保存用处理图像生成部175根据处理图像保存条件输入部12c所接受的保存条件,对绘制处理部17d生成的体绘制图像进行处理,从而生成保存用处理图像。

图16是用于说明保存用处理图像生成部的图。图16示出了根据处理图像保存条件输入部12c所接受的保存条件,保存用处理图像生成部175根据由绘制处理部17d生成的保存前的9视差图像来生成保存用处理图像时的一个例子。

作为处理图像保存条件输入部12c接受的保存条件,可以列举出用于将9视差图像原样地保存为“9视差监视器”输出用的保存条件(9视差保存条件)、用于将9视差图像保存为“2视差监视器”输出用的保存条件(2视差保存条件)、用于将9视差图像保存为“没有视差的监视器”输出用的保存条件(没有视差的保存条件)。

以下,针对9视差保存条件、2视差保存条件以及没有视差的保存条件的具体例,依次进行说明。

作为9视差保存条件,存在将9视差图像分别作为单一图像进行静止图像保存的条件(参照图16的(a))。当作为9视差保存条件接受了单一图像静止图像保存条件时,保存用处理图像生成部175生成将9个视差图像作为9个静止图像的处理图像(参照图16的(a)所示的9条粗的框线)。另外,作为9视差保存条件,存在将9视差图像作为结合为1个的长图像(运动图像)进行保存的条件(参照图16的(b))。当作为9视差保存条件接受长图像保存条件时,保存用处理图像生成部175生成将9个视差图像结合为1个图像的处理图像(参照图16的(b)所示的1条粗的框线)。

另外,作为9视差保存条件,存在将9视差图像转换成能够原样地在“9视差监视器”中输出的规定格式的(瓦形式)的中间图像并进行保存的条件(参照图16的(c))。当作为9视差保存条件接受了中间图像转换条件时,保存用处理图像生成部175生成将9个视差图像瓦状地配置的处理图像(参照图16的(c)所示的1条粗的框线)。在此,图16的(c)所示中间图像通过将9个视差图像配置成3行3列的网格来生成。

另外,作为2视差保存条件,可以列举用于根据9视差图像来选择具有指定的视差角的2个视差图像的选择条件。例如,作为2视差保存条件的选择条件,当接受到“视差角:2度”时,保存用处理图像生成部175选择视差图像(4)以及视差图像(6)。并且,保存用处理图像生成部175将视差图像(4)以及视差图像(6)作为保存用处理图像的生成对象。并且,保存用处理图像生成部175根据与选择条件一起输入的以下的保存条件,根据视差图像(4)以及视差图像(6)生成保存用处理图像。

即,作为2视差保存条件,存在将2个2视差图像分别作为单一图像来进行静止图像保存的条件(参照图16的(d))。当作为2视差保存条件接受了单一图像静止图像保存条件时,保存用处理图像生成部175生成将2个视差图像作为2个静止图像的处理图像(参照图16的(d)所示的2条粗的框线)。另外,作为2视差保存条件,存在将2视差图像作为结合为1个的结合图像来保存的条件(参照图16的(e))。当作为2视差保存条件接受了结合图像保存条件时,保存用处理图像生成部175生成将视差图像(4)以及视差图像(6)作为1个静止图像的处理图像(参照图16的(e)所示的1条粗的框线)。另外,作为2视差保存条件,即使是没有视差的监视器,也能够指定保存通过平行法、交差法、补色法等能够立体观察的图像的条件。

另外,作为没有视差的保存条件,可以列举出用于根据9个9视差图像,选择指定的1个视点位置的视差图像的选择条件。例如,根据没有视差的保存条件的选择条件,保存用处理图像生成部175选择视差图像(6)。并且,保存用处理图像生成部175将视差图像(6)作为对象来生成保存用的处理图像。另外,在没有视差的保存条件下,由于成为对象的图像为1个,因此,保存用处理图像生成部175生成将视差图像(6)设为静止图像的处理图像(参照图16的(f)所示1条粗的框线)。另外,作为没有视差的保存条件的选择条件,当接受到运动图像显示选择条件时,保存用处理图像生成部175进行将9视差图像保存为上述的超长图像的处理。另外,作为没有视差的保存条件的选择条件,当接受并列显示选择条件时,保存用处理图像生成部175进行将9视差图像保存为上述的单一图像静止图像的处理。另外,作为没有视差的保存条件,即使没有视差的监视器,也可以指定保存通过平行法、交差法、补色法等能够立体观察的图像的条件。

并且,保存用处理图像生成部175将所生成的处理图像存储于图15所示的处理图像存储部176。在此,处理图像存储部176与图像存储部16相同,是hdd。另外,处理图像保存条件输入部12c所接受的保存条件也可以是9视差保存条件、2视差保存条件以及没有视差的保存条件的全部、或者从9视差保存条件、2视差保存条件以及没有视差的保存条件中选择出的2个。

另外,保存用处理图像生成部175也可以与处理图像相对应地,将视差数或视差度、保存时作为对象的监视器名等作为附带信息,存储于处理图像存储部176。另外,作为附带信息的监视器名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具有同一立体观察属性的多个监视器名。

返回到图15,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具有用于生成向成为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在图中,客户端终端设备)传送的传送图像的传送图像生成部173、和向输出部18c输出传送图像的处理图像传送部174。另外,图15所示的传送目标装置立体观察条件输入部18b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接受成为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的监视器的立体观察属性。另外,图15所示的传送目标操作输入部18a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接受针对体数据的绘制条件。

在此,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送图像生成部173判定在处理图像存储部176中是否存储有成为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的监视器的立体观察属性、和成为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的操作者所输入的绘制条件一致的体绘制图像(处理图像)。当存储有时,传送图像生成部173从处理图像存储部176取得相应的体绘制图像(处理图像)并生成传送图像。传送图像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通过处理图像传送部174以及输出部18c的处理,传送至成为显示用输出对象的装置。另外,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送图像生成部173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也可以在从已处理的处理图像中选择出与立体观察属性以及绘制条件一致的处理图像的基础上,生成传送图像。例如,传送图像生成部173也可以从已存储的9视差图像中选择2视差图像,并生成传送图像,或从已存储的5视差图像中选择3视差图像,并生成传送图像。

另一方面,当处理图像存储部176中未存储与立体观察属性以及绘制条件一致的体绘制图像(处理图像)时,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送图像生成部173对绘制处理部17d进行再绘制处理的要求。

即,绘制处理部17d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根据视差数、视点位置、显示属性(表现属性)、投影法等各种条件,再次体绘制体数据。通过绘制处理部17d再次生成的立体观察用体绘制图像在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中被设为传送图像,并由输出部18c输出。另外,通过绘制处理部17d再次生成的立体观察用的体绘制图像也可以在传送至立体观察图像保存部17f并作为处理图像进行保存之后,在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中设为传送图像,并由输出部18c输出。另外,当参照了从输出部18c输出的传送图像的输出目标装置的操作者变更了绘制条件时,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根据变更后的绘制条件,绘制处理部17d再次进行体绘制。

另外,输出部18c也可以与传送图像一起,添加用于参照传送图像的专用的软件(专用浏览器)。其中,当通过专用浏览器将传送图像展开为立体观察用而并显示时,传送目标的装置进行根据自装置的显示设备的视差数的控制。

在此,已保存的立体观察用的图像被以添加至报告或文件的状态进行保存,例如,也可以根据客户端终端设备20的要求而传送为显示用。图17是用于说明通过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输出的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7所示的一个例子表示与客户端终端设备20的要求一致的9视差图像在处理图像存储部176中被以添加至心脏检查报告书的状态进行存储的情况。

即,在图17所示的一个例子中,作为“心脏检查报告书”的报告,版面设计有心脏检查报告书、或检查的挂号编号、患者信息、图像意见、测量信息这样的文字信息、超声波2d图像(1)、超声波2d图像(2)以及超声波2d图像(3)等二维图像数据、以及简单地描绘了进行超声波扫描的拍摄部位的数据。并且,在“心脏检查报告书”的版面设计的一部分粘贴有浏览器。在该浏览器中,如图17所示,作为显示用内容而添加9视差图像。

如果对于客户端终端设备20输入该报告,则启动浏览器。并且,浏览器根据客户端终端设备20所具有的监视器(9视差监视器)的规格,将作为显示用内容的9视差图像转换成中间图像并输出。由此,客户端终端设备20的操作者能够通过两眼视差以及运动视差来立体观察在心脏检查报告书中成为重要内容的图像。

另外,报告内的立体观察图像的版面设计处理也可以在接收到9视差图像的客户端终端设备20中执行。

接着,使用图18以及图19,对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8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图像保存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图19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输出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18所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判定绘制条件输入部12b是否接受了立体观察属性以及绘制条件(步骤s401)。在此,当没有接受立体观察属性以及绘制条件时(步骤s401否定),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变为待机状态。

另一方面,当接受了立体观察属性以及绘制条件时(步骤s401肯定),绘制处理部17d根据所接受的立体观察属性以及绘制条件,生成视差图像(体绘制图像)(步骤s402)。

并且,保存用处理图像生成部175根据处理图像保存条件输入部12c所接受的保存条件,生成保存用处理图像(步骤s403)。并且,保存用处理图像生成部175将保存用处理图像存储于处理图像存储部176(步骤s404)中,并结束处理。

并且,如图19所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判定是否经由传送目标装置立体观察条件输入部18b以及传送目标操作输入部18a而从作为显示用输出对象装置的客户端接受了立体观察属性以及绘制条件(步骤s501)。在此,当没有从客户端接受立体观察属性以及绘制条件时(步骤s501否定),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变为待机状态。

另一方面,当从客户端接受了立体观察属性以及绘制条件时(步骤s501肯定),传送图像生成部173判定是否已存储与从客户端接受的立体观察属性以及绘制条件一致的图像(步骤s502)。在此,当没有存储时(步骤s502否定),根据传送图像生成部173的要求,绘制处理部17d生成与从客户端接受的立体观察属性以及绘制条件一致的视差图像(步骤s503)。并且,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生成传送图像(步骤s504)。

另一方面,当已存储时(步骤s502肯定),传送图像生成部173从处理图像存储部176取得一致的视差图像,并生成传送图像(步骤s504)。

并且,输出部18c将传送图像传送至传送目标的客户端(步骤s505),传送目标操作输入部18a判定是否接受了绘制条件的变更(步骤s506)。在此,当接受了绘制条件的变更时(步骤s506肯定),绘制处理部17d根据变更后的绘制条件,生成视差图像(步骤s507),之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执行步骤s504以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没有接受绘制条件的变更时(步骤s506否定),控制部11判定是否接受了传送结束要求(步骤s508)。在此,当没有接受传送结束要求时(步骤s108否定),返回到步骤s506,判定是否接受了绘制条件的变更。

另一方面,当接受了传送结束要求时(步骤s508肯定),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结束处理。

如上述那样,在第3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内暂时保存有立体观察图像,通过从其他的装置进行远程访问,在访问源的装置上,也能够以该装置能够立体观察的状态来显示所保存的立体观察图像。其结果,即使在设置搭载有9视差监视器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情况下,也能够继续运用已构筑完成的院内网络。

(第4实施方式)

在第4实施方式中,对以下情况进行说明:在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中存储有立体观察用的体绘制图像的状态下,将根据保存用输出对象的装置的要求的立体观察图像等输出为保存用。

即,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存储通过绘制处理部17d生成的体绘制图像。并且,当未存储有与从保存用输出对象的装置接受的立体观察属性以及针对体数据的绘制条件一致的绘制图像时,绘制处理部17d根据该绘制条件,对体数据进行再绘制处理。并且,输出部18c将通过绘制处理部17d的再绘制处理生成的绘制图像输出至保存用输出对象的装置。

由于进行上述的处理,因此,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部18构成为图20那样。图20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部的构成例的图。

如图20所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部18与图2所示的通信部18相比较,代替传送目标操作输入部18a以及传送目标装置立体观察条件输入部18b,具有保存用条件输入部18d以及保存用输出目标立体观察条件输入部18e。保存用条件输入部18d是与传送目标操作输入部18a相当的输入部,从保存用输出对象的装置接受绘制条件。另外,保存用输出目标立体观察条件输入部18e是与传送目标装置立体观察条件输入部18b相当的输入部,从保存用输出对象的装置接受立体观察属性。

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如图21所示,具有立体观察图像保存部17f。并且,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代替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如图21所示,具有保存用输出处理部17g。并且,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使绘制处理部17d、立体观察图像保存部17f、保存用输出处理部17g以及输出部18c协作来执行上述的保存用输出处理。

图21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绘制处理部、立体观察图像保存部、保存用输出处理部以及输出部的处理的框图。在图21中,示出了保存用输出对象的装置是图像保管装置31的情况。另外,保存用输出对象的装置也可以是图1所示的可移动存储装置40。另外,虽然在图21没有示出,但各部的处理通过控制部11的控制来执行。

图21所示的绘制处理部17d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根据绘制条件输入部12b所接受的绘制条件,对体数据进行体绘制处理。

并且,图21所示的立体观察图像保存部17f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根据处理图像保存条件输入部12c所接受的保存条件来执行绘制处理部17d生成的体绘制图像的保存处理。

并且,图21所示的保存用输出处理部17g具有与传送图像生成部173相当的保存用输出图像生成部177、和与处理图像传送部174相当的保存用输出图像输出部178。

即,保存用输出图像生成部177判定处理图像存储部176中是否存储有作为保存用输出对象的装置所要求的立体观察属性、和与作为保存用输出对象的装置的操作者所输入的绘制条件一致的体绘制图像(处理图像)。当存储有时,保存用输出图像生成部177从处理图像存储部176取得相应的体绘制图像(处理图像),并通过图像压缩处理生成保存用输出图像。保存用输出图像与在第1~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传送图像相同,通过保存用输出图像输出部178以及输出部18c的处理而传送至成为保存用输出对象的装置。另外,保存用输出图像生成部177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送图像生成部173相同,也可以在从已存储的处理图像中选择与立体观察属性以及绘制条件一致的处理图像的基础上,生成保存用输出图像。

另一方面,当处理图像存储部17中未存储有与立体观察属性以及绘制条件一致的体绘制图像(处理图像)时,保存用输出图像生成部177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送图像生成部173相同,对绘制处理部17d要求再绘制处理。

另外,当参照从输出部18c输出的保存用输出图像的保存用输出目标装置的操作者变更了绘制条件时,与第1~第3实施方式相同,根据变更后的绘制条件,绘制处理部17d再次进行体绘制。

另外,由于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所执行的图像保存处理与使用图18说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所执行的图像保存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另外,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所执行的保存用的输出处理与使用图19说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所执行的显示用的输出处理相比较,代替传送目标操作输入部18a以及传送目标装置立体观察条件输入部18b,而由保存用条件输入部18d以及保存用输出目标立体观察条件输入部18e接受各种信息以外,是相同的,因此,省略说明。

如上述那样,在第4实施方式中,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即使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内暂时保存了立体观察图像,通过从其他的装置进行远程访问,从而在访问源的装置上,也能够以在该装置能够进行立体观察的状态来保存所保存的立体观察图像。另外,第4实施方式也可以在生成了根据保存用输出对象的装置的要求的立体观察图像之后,对该装置输出为保存用。

在此,在上述第1~第4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对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的情况,但在具有图像处理功能的工作站30对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图22是用于说明第1~第4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处理系统的构成的变形例的图。

例如,在本变形例中,如图22所示,由各种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构成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组1与院内lan连接,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组1生成三维x射线图像、三维x射线ct图像、以及三维mri图像等的体数据。并且,图22所示的工作站30对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组1直接接收到的体数据、或者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组1经由图像保管装置31接收到的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即,图22所示的工作站30具有在第1~第4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绘制处理部17d、输入部12以及通信部18的功能。

在该构成的情况下,如图22所示,工作站30成为绘制图像的输出源。另外,如图22所示,工作站30将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组1、客户端终端设备组2、图像保管装置31以及客户端终端设备组5作为绘制图像的显示用输出对象。另外,如图22所示,工作站30将图像保管装置31以及可移动存储装置40作为绘制图像的保存用输出对象。

即,第1~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处理系统作为用于对体数据进行立体观察用的图像处理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也能够代替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而通过设置工作站30来实现。另外,第1~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处理系统也可以是如下情况,即,用于对体数据进行立体观察用的图像处理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为客户端终端设备组2。另外,作为在第1~第4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0的功能,也可以分散于图1或图22所示例出的各装置来执行。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绘制处理部17d根据立体观察属性,来确定用于对输出对象装置的显示部输出的视差数或视差角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根据作为输出对象装置的显示部的立体观察属性而取得的视差图像的分辨率、或视差图像的配置信息,来进行以下的确定处理。即,绘制处理部17d根据作为与立体观察功能有关的信息而取得的视差图像的分辨率,来切换与视差图像对应的绘制图像的分辨率。例如,当将客户端终端设备20的9视差监视器所显示的9视差图像的分辨率“512像素×512像素”作为立体观察属性而取得时,绘制处理部17d确定以“512像素×512像素”的分辨率来生成与视差图像对应的绘制图像。

另外,绘制处理部17d根据作为与立体观察功能有关的信息而取得的视差图像的配置信息,来切换从输出部18c输出的视差图像的配置。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输出到9视差监视器时,9个视差图像被转换成配置为3行3列的瓦状的中间图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输出到9视差监视器时9视差图像所转换的中间图像的格式并不限定于3行3列的瓦状。例如,关于中间图像的格式,有时根据9视差监视器的规格,将9个视差图像配置成“1行9列”或“9行1列”、“2行5列”的网格状。因此,例如,当作为与立体观察功能有关的信息而取得的视差图像的配置信息是“2行5列”时,绘制处理部17d对立体观察图像传送部17e发送指示,以从输出部18c输出将9视差图像配置成“2行5列”的网格的中间图像。

另外,图示的各装置的各构成要素是功能概念性的,不必如图示那样物理性地构成。即,各装置的分散、综合的具体的方式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方式,也可以根据各种负荷或使用状况等,以任意的单位功能性或物理性地分散、综合其全部或者一部分来构成。例如,也可以综合传送目标操作输入部18a和传送目标装置立体观察条件输入部18b。另外,基于立体观察属性的视差图像数(视差数)等的确定处理也可以不通过绘制处理部17d,而例如通过控制部11来执行。另外,在各装置进行的各处理功能的全部或者任意的一部分能够通过cpu以及由该cpu所解析执行的程序来实现,或者作为基于布线逻辑的硬件来实现。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医用图像处理方法能够通过个人计算机或工作站等计算机执行预先准备好的医用图像处理程序来实现。该医用图像处理程序能够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来分发。另外,该程序也能够通过存储于硬盘、软盘(fd)、cd-rom、mo、dvd等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并由计算机从记录介质中读出来执行。

以上,如所说明的那样,根据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能够根据立体观察方式来立体地观察三维的医用图像。

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形态进行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的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或要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