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卷绕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49131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纱线卷绕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脱圈的发生的纱线卷绕装置。对卷绕有通过精纺机纺纱的纱线(Y)的喂纱纱管(B1)的纱线缺陷进行除去并对卷装(P)进行卷绕的卷绕单元(10),具有对喂纱纱管(B1)的纱线(Y)进行卷绕并蓄留的纱线蓄留装置(100),纱线蓄留装置(100)具有:蓄留纱线(Y)的纱线蓄留部(130);边旋转边向纱线蓄留部(130)卷绕纱线(Y)的纱线卷绕部(140),纱线蓄留部(130)具有:卷绕有纱线(Y)的纱线蓄留体(带外侧)(132F);在卷绕的纱线(Y)之间保持等间隔的间隙,在该状态下,将被卷绕于带外侧(132F)的纱线(Y)从卷绕侧(130R)向退绕侧(130F)输送的驱动带轮(134)。
【专利说明】纱线卷绕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纱线卷绕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纱线卷绕装置作为一种对卷绕有通过精纺机纺纱的纱线的喂纱纱管的纱线缺陷进行除去并形成卷装的进行重绕的装置而公知。作为纱线卷绕装置,已知设置纱线蓄留装置(蓄能器accumulator)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设置纱线蓄留装置的纱线卷绕装置,在进行纱线卷绕装置的接纱作业时,能够不使卷装卷绕装置停止地继续纱线卷绕作业。具体来说,在进行纱线卷绕装置的接纱作业时,在纱线蓄留装置的下游侧,卷装卷绕装置对蓄留在纱线蓄留装置上的纱线进行卷绕并继续纱线卷绕作业。另一方面,在纱线蓄留装置的上游侧,对蓄留在纱线蓄留装置上的纱线寻找纱头(引出纱线端)并导入接纱装置,对导入的纱线端和喂纱纱管侧的纱线端进行接纱。
[0004]在纱线蓄留装置中,若在从纱线蓄留装置向卷装卷出的纱线中发生脱圈(脱圈),则会发生纱线断纱,导致卷装的卷绕停止。专利文献I所代表的现有的纱线蓄留装置,是后卷绕的纱线将先卷绕的纱线推起的结构,所以,毛羽和毛羽可能会发生缠绕,导致在纱线的退绕时发生脱圈的情况。另外,由于为后卷绕的纱线将先卷绕的纱线推起的结构,所以,在将蓄留在纱线蓄留装置上的纱线端引出时,毛羽和毛羽可能会发生缠绕,导致引出不良的情况。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20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发明的概要
[0009]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0010]本发明欲解决的课题为,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脱圈的发生的纱线卷绕装置。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2]本发明欲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下面说明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
[0013]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为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对卷绕有通过精纺机纺纱的纱线的喂纱纱管的纱线缺陷进行除去并对卷装进行重绕,纱线卷绕装置具有:支承所述喂纱纱管的喂纱部;卷绕所述喂纱纱管的纱线并蓄留的纱线蓄留装置;以规定的卷绕纱线速度卷绕所述蓄留部上蓄留的纱线并形成所述卷装的卷绕部;监视纱线缺陷的纱线缺陷检测部;在纱线切断时,连接切断的纱线端的接纱部,所述纱线蓄留装置具有:对纱线进行蓄留的纱线蓄留部;边旋转边在所述纱线蓄留部上卷绕纱线的纱线卷绕部,所述纱线蓄留部具有:卷绕有纱线的纱线蓄留体;对卷绕在所述纱线蓄留体上的全部纱线付与从卷绕侧朝向退绕侧的输送力的纱线输送机构。[0014]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为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所述纱线蓄留装置具有:在纱线切断时对所述纱线蓄留部上卷绕的纱线端进行吸引的引出部。
[0015]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为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所述纱线蓄留装置具有:安装在所述纱线蓄留部的退绕侧,辅助纱线的退绕的纱线退绕辅助部。
[0016]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为第三技术方案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所述纱线蓄留装置具有:对所述纱线蓄留装置上蓄留的纱线的蓄留量进行检测的纱线蓄留量检测部。
[0017]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为第一技术方案?第四技术方案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所述纱线蓄留体为带,所述纱线输送机构为驱动所述带的带轮。
[0018]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为第一技术方案?第四技术方案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所述纱线输送机构具有:相对于所述纱线蓄留体摆动的摆动部件;偏心地旋转的旋转轴。
[0019]发明的效果
[0020]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的纱线卷绕装置,对于卷绕在纱线蓄留体上的纱线,能够将卷绕在纱线蓄留体上的全部纱线从纱线蓄留部的卷绕侧向退绕侧输送,由于以在被卷绕的纱线之间保持等间隔的间隙的状态进行输送,所以,蓄留的纱线层不会发生缠绕。因此,能够防止脱圈的发生。
[0021]根据第二技术方案的纱线卷绕装置,能够将卷绕在纱线蓄留体上的纱线从纱线蓄留部的卷绕侧向退绕侧输送,由于在被卷绕的纱线之间保持等间隔的间隙,所以,蓄留的纱线层不会发生缠绕。因此,在对卷绕于纱线蓄留体的纱线端进行吸引并引出时,能够防止因纱线的缠绕导致的引出不良。
[0022]根据第三技术方案的纱线卷绕装置,由于为在纱线退绕辅助部中仅能够通过一根纱线Y的结构,所以,能够防止纱线断纱的发生。
[0023]根据第四技术方案的纱线卷绕装置,能够对卷绕在纱线蓄留部上的准确的纱线的长度进行检测。
[0024]根据第五技术方案的纱线卷绕装置,能够将卷绕在纱线蓄留体上的纱线从纱线蓄留部的卷绕侧向退绕侧输送,由于在被卷绕的纱线之间保持等间隔的间隙,所以,蓄留的纱线层不会发生缠绕。因此,能够防止脱圈的发生。
[0025]根据第六技术方案的纱线卷绕装置,将卷绕在纱线蓄留体上的纱线从纱线蓄留部的卷绕侧向退绕侧输送,由于在卷绕的纱线之间保持等间隔的间隙,所以,蓄留的纱线层不会发生缠绕。因此,能够防止脱圈的发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表示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卷绕单元的整体的结构的结构图。
[0027]图2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
[0028]图3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纱线退绕辅助部的结构的结构图。
[0029]图4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吹下喷嘴的结构的结构图。
[0030]图5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部的结构的结构图。
[0031]图6是表示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部的结构的结构图。
[0032]图7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纱线输送机构的作用的结构图。
[0033]图8是表不同一实施方式的圆杆的作用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0034]利用图1,对本发明的自动卷绕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卷绕单元10进行说明。
[0035]卷绕单元10是对卷绕有由精纺机纺纱的纱线Y的喂纱纱管BI的纱线缺陷进行除去并形成卷装P的进行卷绕的装置。卷绕单元10沿自动络纱机的机台的长度方向并排配置。
[0036]说明卷绕单元10的结构。
[0037]卷绕单元10具备:控制器5、机架6、喂纱部20、接纱部30、纱线缺陷检测部40、纱线蓄留装置(蓄能器)100、卷绕部50。
[0038]机架6是对构成卷绕单元10的各装置进行支承的装置。机架6从卷绕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对喂纱部20、接纱部30、纱线缺陷检测部40、纱线蓄留装置100、卷绕部50进行支承。
[0039]控制器5收容在机架6的内部。控制器5与构成卷绕单元10的各装置电连接。控制器5为了除去喂纱纱管BI的纱线缺陷并形成卷装P地进行卷绕,而具有对构成卷绕单元10的各装置进行控制的功能。
[0040]喂纱部20具有:纱管供给装置(图示略)、喂纱纱管保持部21、纱线退绕辅助装置22、纱线测头23、第一张力器24。纱管供给装置是将新的喂纱纱管BI向喂纱纱管保持部21供给的装置。喂纱纱管保持部21是从纱管供给装置接受喂纱纱管BI并保持的装置。纱线退绕辅助装置22是对纱线从喂纱纱管BI的退绕进行辅助的装置。纱线测头23是对有无从喂纱纱管BI引出的纱线Y进行检测的装置。第一张力器24是对移动的纱线Y付与规定的张力的装置。
[0041]接纱部30具有:捻接器装置31、下纱线导向管32、上纱线导向管33。捻接器装置31是在后述的清纱器41进行纱线缺陷检测时或在从喂纱纱管BI的退绕中纱线断纱时等,对喂纱纱管BI侧的纱线Y(下纱线)和卷装P侧的纱线Υ(上纱线)进行接纱的装置。下纱线导向管32是对喂纱纱管BI侧的下纱线进行捕捉并导向的部件。上纱线导向管33是对卷装P侧的上纱线进行捕捉并导向的部件。
[0042]纱线缺陷检测部40具有:清纱器41、上蜡装置42。清纱器41是通过适当的传感器对纱线Y的粗细进行监视并由此检测缺陷的装置。上蜡装置42是对移动中的纱线Y上蜡的装置。
[0043]纱线蓄留装置(蓄能器)100是对从喂纱纱管BI输送来的纱线Y进行蓄留的装置。关于纱线蓄留装置100的详细情况后述。
[0044]卷绕部50具有第二张力器51、卷绕卷筒52。第二张力器51是对从纱线蓄留装置100退绕的纱线Y的张力进行控制的装置。卷绕卷筒52是使纱线Y横动并使卷绕纱管Β2旋转的装置。
[0045]利用图2说明纱线蓄留装置100。
[0046]纱线蓄留装置100具有:纱线退绕辅助部110、纱线蓄留量检测部120、纱线蓄留部130、纱线卷绕部140、引出部150。
[0047]上述的控制器5连接于蓄留上限传感器121、蓄留下限传感器122、蓄留最下限传感器123、马达143、电磁阀152、压力空气发生装置153。[0048]纱线退绕辅助部110的详细情况后述。
[0049]说明纱线蓄留量检测部120的结构。
[0050]纱线蓄留量检测部120具有:蓄留上限传感器121、蓄留下限传感器122、蓄留最下限传感器123。蓄留上限传感器121、蓄留下限传感器122及蓄留最下限传感器123配置于纱线蓄留装置100的安装架(图示略)上。
[0051]蓄留上限传感器121配置在纱线蓄留部130的纱线蓄留量成为上限纱线蓄留量时与卷绕在纱线蓄留部130的纱线Y的上端相对的位置。蓄留下限传感器122配置在纱线蓄留部130的纱线蓄留量成为下限纱线蓄留量时与卷绕在纱线蓄留部130的纱线Y的上端相对的位置。蓄留最下限传感器123配置在纱线蓄留部130的纱线蓄留量成为最下限纱线蓄留量时与卷绕在纱线蓄留部130的纱线Y的上端相对的位置。
[0052]说明纱线蓄留部130。
[0053]纱线蓄留部130具有:卷绕侧130R、退绕侧130F。卷绕侧130R为纱线蓄留部130的下侧。退绕侧130F为纱线蓄留部130的上侧。纱线蓄留部130上,从卷绕侧130R卷绕纱线Y,从退绕侧130F退绕纱线Y。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部130以使轴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但还存在使轴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地配置的情况。另外,关于纱线蓄留部130的详细情况后述。
[0054]说明纱线卷绕部140的结构。
[0055]纱线卷绕部140具有:卷绕臂141、平衡器142、马达143、输出轴145。卷绕臂141以从输出轴145的外周向外且向上延伸设置,且向纱线蓄留部130的表面弯曲的方式构成。卷绕臂141形成为管状,在内部形成有纱线Y能够移动的纱线路径。卷绕臂141以相对于纱线蓄留部130能够旋转的方式构成。
[0056]平衡器142在输出轴145的轴向上以输出轴145为中心,配置在卷绕臂141相对的一侧。平衡器142与输出轴145 —体地形成。马达143以使卷绕臂141、平衡器142及输出轴145旋转的方式构成。输出轴145形成为管状,在内部形成有纱线Y能够移动的纱线路径。形成在输出轴145中的纱线路径与形成在卷绕臂141中的纱线路径连通。
[0057]说明引出部150的结构。
[0058]引出部150具有:吹下喷嘴151、电磁阀152、压力空气发生装置153、连接管154。关于吹下喷嘴151的详细情况后述。压力空气发生装置153是产生压力空气的装置。连接管154连接压力空气发生装置153和吹下喷嘴151。在连接管154的内部形成有流路。电磁阀152配置在连接管154的途中。此外,关于引出部150的作用的详细情况后述。
[0059]利用图3说明纱线退绕辅助部110。
[0060]此外,图3(A)是纱线退绕辅助部110的俯视图。另外,图3(B)是图3(A)的Sl-Sl首1J视图。
[0061]说明纱线退绕辅助部110的结构。
[0062]纱线退绕辅助部110具有:引导部件111、环部件112、橡胶部件113。引导部件111配置在纱线蓄留部130的上方。引导部件111是形成为圆盘形状的刚体。引导部件111的侧面周围IllA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弧形状。环部件112形成为环形。橡胶部件113是形成为环形的柔软的弹性部件。橡胶部件113的外周侧固定地配置在环部件112的内周侧。橡胶部件113的内周侧与引导部件111的侧面周围IllA没有间隙地紧贴地配置。[0063]利用图4说明吹下喷嘴151。
[0064]吹下喷嘴151连接输出轴145和连接管154。在吹下喷嘴151中形成有纱线流路151A、吹下流路151B。纱线流路151A与形成在输出轴145中的纱线路径连通。吹下流路15IB与连接管154的流路连通。吹下流路15IB向下倾斜,即向上游侧(接纱部30及纱线缺陷检测部40)与纱线流路151A连接。
[0065]利用图5说明纱线蓄留部130。
[0066]说明纱线蓄留部130的结构。
[0067]纱线蓄留部130具有四个环状带输送装置131、131、131、131。环状带输送装置131、131、131、131能够将纱线Y沿从卷绕侧130R朝向退绕侧130F的纱线输送方向输送。在纱线输送方向中,四个环状带输送装置131、131、131、131分别配置在方形的四角的位置。在纱线蓄留部130上从卷绕侧130R卷绕纱线Y,从退绕侧130F退绕纱线Y。
[0068]环状带输送装置131具有:带132、作为纱线送出机构的驱动带轮134、从动带轮133。带132张挂在驱动带轮134和从动带轮133上。带132具有作为纱线蓄留体的带外侧132F、带内侧132E。
[0069]带外侧132F是在纱线蓄留部130的俯视图中构成方形的四角的带132。在带外侧132F卷绕有纱线Y。带内侧132E是在纱线蓄留部130的纱线输送方向(输出轴145的轴向)中不构成方形的四角的带132。构成为纱线Y不与带内侧132E接触。
[0070]驱动带轮134通过驱动机构(图示略)被旋转驱动。驱动机构连接于控制器5。驱动带轮134以带外侧132F从卷绕侧130R朝向退绕侧130F的方式对带132进行驱动。
[0071]说明纱线蓄留部130的作用。
[0072]S卩,控制器5以上述的方式使卷绕臂141旋转,被导入卷绕臂141的纱线路径内的纱线Y被卷绕在带外侧132F的周围。此时,控制器5通过驱动机构对驱动带轮134进行驱动,并以带外侧132F从卷绕侧130R朝向退绕侧130F的方式驱动带132。卷绕在带外侧132F的周围的全部纱线Y在保持等间隔的间隙的状态下,从带外侧132F的卷绕侧130R向退绕侧130F被输送。
[0073]说明纱线蓄留部130的效果。
[0074]S卩,通过纱线蓄留部130,能够对依次卷绕在带外侧132F的全部纱线付与从卷绕侧130R朝向退绕侧130F的输送力,所以,能够在纱线层之间保持等间隔的间隙的状态下,在从带外侧132F的卷绕侧130R向退绕侧130F的方向(纱线输送方向)上输送纱线Y。因此,蓄留的纱线层不会缠绕,不会发生因毛羽和毛羽发生缠绕导致的纱线的退绕时的脱圈。
[0075]对纱线蓄留量检测部120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参照图2)。
[0076]S卩,控制器5能够从蓄留上限传感器121、蓄留下限传感器122及蓄留最下限传感器123接收与相对的位置的纱线Y的存在相关的信息,并检测卷绕在纱线蓄留部130上的纱线Y的长度。这样,通过纱线蓄留量检测部120,能够算出准确的纱线蓄留量。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部130由于能够隔开均等的间隔输送纱线Y,所以,通过算出纱线Y卷绕的周长、间隔而能够算出准确的纱线蓄留量。
[0077]对纱线退绕辅助部110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参照图3)。
[0078]S卩,从纱线蓄留部130退绕的纱线Y通过橡胶部件113的内周侧和引导部件111的侧面周围IllA之间,并通过卷绕部50被重绕。此时,作为刚体的引导部件111和作为弹性体的橡胶部件113由于以没有间隙且紧贴的方式配置,所以,仅能通过一根纱线Y。因此,纱线Y不会集中退绕。这样,通过纱线退绕辅助部110,能够防止纱线断纱的发生。
[0079]说明引出部150的作用(参照图2及图4)。
[0080]这里,假设在纱线蓄留装置100中发生纱线断纱,且在纱线蓄留部130中存在纱线端。控制器5使压力空气发生装置153工作,使电磁阀152开阀,由此,使输出轴145和连接管154连通。通过输出轴145和连接管154的连通,在吹下喷嘴151的吹下流路151B中形成从压力空气发生装置153朝向吹下喷嘴151的空气流(图4的箭头B)。
[0081]通过吹下喷嘴151的来自压力空气发生装置153的空气流,在输出轴145及卷绕臂141的纱线路径151A中形成从下游向上游的空气流(图4中的箭头A)。从输出轴145及卷绕臂141的纱线路径的下游朝向上游的空气流吸入纱线蓄留部130的纱线端。而且,控制器5在卷绕臂141吸入纱线蓄留部130的纱线端的状态下,通过马达143使卷绕臂141相对于输出轴145的轴向逆时针旋转。而且,纱线蓄留部130的纱线端在接纱部30中通过上纱线导向管33被捕捉,并向捻接器装置31导向,与喂纱纱管BI侧的纱线Y进行接纱(参照图2)。
[0082]说明引出部150的效果。
[0083]S卩,通过引出部150,在纱线蓄留装置100中发生纱线断纱时,能够将纱线蓄留部130的纱线端向上游侧引出。另外,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部130,由于蓄留的纱线层不会发生缠绕,所以,在对卷绕在纱线蓄留部130的纱线端进行吸引并引出时,能够防止因纱线的缠绕导致的引出不良。
[0084]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部130构成为,在纱线输送方向上,成为卷绕在构成方形的四角的带上的方形的卷绕形状,但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在带间设置引导件等并成为圆形的卷绕形状。
[0085]利用图6?8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纱线蓄留部230。
[0086]此外,除了纱线蓄留部230以外的其他的部件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0087]利用图6说明纱线蓄留部230的结构。
[0088]纱线蓄留部230具有:纱线输送机构231、纱线蓄留体236。关于纱线输送机构231的详细情况后述。纱线蓄留体236具有:主体237 ;多个支承部件238。主体237构成为圆盘形状。支承部件238构成为长方形,设置规定的间隔并朝上地立设在主体237的周围。
[0089]纱线输送机构231和纱线蓄留体236配置在大致同轴上。纱线输送机构231和纱线蓄留体236以纱线输送机构231的圆杆232配置在后述的纱线蓄留体236的支承部件238之间的方式分别配置。纱线蓄留部230中,纱线Y从卷绕侧230R卷绕,纱线Y从退绕侧230F退绕。
[0090]利用图7说明纱线输送机构231。
[0091]此外,从图7(A)到图7(C)表示轴234A每旋转90°的样子。
[0092]说明纱线输送机构231的结构。
[0093]纱线输送机构231具有:圆杆232、主体233、轴234A、板234P、偏心轴234B、倾斜轴234C、马达235。主体233构成为圆盘形状,在纱线蓄留体236的上方配置在与纱线蓄留体236大致同轴上。圆杆232设置规定的间隔并向下立设在主体233的周围。马达235在主体233的下方与主体233偏心地配置。马达235连接于控制器5。此外,本发明的摆动部件由圆杆232、主体233、倾斜轴234C构成。另外,圆杆232及支承部件238可以为通过面支承纱线Y的平板的结构。
[0094]轴234A为通过马达235进行驱动的结构。板234P构成为圆盘形状。板234P的中心固定配置在轴234A上。偏心轴234B偏心地固定配置在板234P上。倾斜轴234C相对于偏心轴234B以规定角度倾斜地配置。倾斜轴234C相对于偏心轴234B固定地配置。另夕卜,倾斜轴234C构成为在周向上相对于主体233能够滑动。另一方面,倾斜轴234C在轴向上相对于主体233不能移动。
[0095]说明纱线输送机构231的作用。
[0096]首先,说明倾斜轴234C相对于偏心轴234B的作用。如上所述,倾斜轴234C相对于偏心轴234B以规定角度倾斜地配置。因此,倾斜轴234C在偏心轴234B进行旋转时摆动。
[0097]下面,对偏心轴234B相对于轴234A的作用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偏心轴234B经由板234P与轴234A偏心地固定配置。因此,偏心轴234B在轴234A旋转时偏心地旋转。
[0098]对主体233相对于轴234A的作用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倾斜轴234C在偏心轴234B进行旋转时摆动,偏心轴234B在轴234A旋转时偏心地旋转。因此,主体233在轴234A旋转时,边摆动边偏心。
[0099]利用图8说明圆杆232的作用。
[0100]此外,图8(A)表示圆杆232的轴向的作用。另外,图8 (B)表示侧视的圆杆232的作用。而且,图8(C)从图6的S2-S2截面观察的侧视图表示圆杆232的作用。
[0101]如上所述,圆杆232配置在相邻配置的两个支承部件238、238之间。另外,主体233在轴234A进行旋转时边摆动边偏心。因此,圆杆232在轴234A进行旋转时,伴随主体233的偏心旋转,而在支承部件238和支承部件238之间旋转。同时,圆杆232在轴234A进行旋转时,伴随主体233的摆动,在相邻地配置的两个支承部件238、238之间摆动。
[0102]实际上,圆杆232的下端,在轴234A旋转时,在相邻地配置的两个支承部件238、238之间,以对上述的旋转和摆动进行组合,从而描绘倾斜的椭圆(以下,假想椭圆R)的方式进行旋转。通过圆杆232的下端的旋转,纱线Y被向斜上方输送。更具体地,通过圆杆232的下端的旋转,在圆杆232A的状态中的处于P的位置的纱线Y被输送到圆杆232B的状态中的P的位置(参照图8(B)))。这样,纱线Y在纱线蓄留体236中被向斜上方输送。而且,纱线Y在成为圆杆232C的状态前,被交接到支承部件238。同时,假想椭圆R,在从图6的S2-S2截面观察的侧视图中,以朝向纱线蓄留体236的外侧的一侧变高的方式倾斜(参照图8(C)))。此外,沿假想椭圆R的箭头表示圆杆232的行进方向。
[0103]说明纱线蓄留部230的作用。
[0104]S卩,控制器5如上述那样使卷绕臂141旋转,被导入卷绕臂141的纱线路径内的纱线Y被卷绕在纱线蓄留体236的支承部件238的周围。此时,控制器5通过马达235使轴234A旋转驱动,并使圆杆232在支承部件238和支承部件238之间,以朝向外侧且行进方向一侧变高的方式且以描绘倾斜的椭圆的方式旋转。
[0105]此时,卷绕在支承部件238的周围的纱线Y通过圆杆232被抄起,以规定距离的量,从纱线蓄留部230的卷绕侧230R向退绕侧230F被输送,并向支承部件238交接。也就是说,卷绕在支承部件238的周围的全部纱线Y,在保持等间隔的间隙的状态下,从纱线蓄留部230的卷绕例230R向退绕侧230F被输送。
[0106]说明纱线蓄留部230的效果。
[0107]S卩,通过纱线蓄留部230,能够对依次卷绕在支承部件238上的全部纱线付与从卷绕侧230R朝向退绕侧230F的输送力,所以,在纱线层之间保持等间隔的间隙的状态下,能够将纱线Y从纱线蓄留部230的卷绕侧230R向退绕侧230F输送。因此,蓄留的纱线层不会发生缠绕,不会发生毛羽和毛羽缠绕而在纱线的退绕时产生脱圈的情况。另外,在卷绕部50从纱线蓄留部230退绕纱线Y时,不会发生纱线断纱。而且,在引出部150从纱线蓄留部230引出纱线端时,由于蓄留的纱线Y不会缠绕,所以,在对卷绕于纱线蓄留部230的纱线端进行吸引并引出时,不会发生因纱线Y的缠绕导致的引出不良。
[0108]工业实用性
[0109]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由于能够在对纱线蓄留体上卷绕的纱线端进行吸引并引出时防止因纱线的缠绕导致的引出不良,所以,具有工业实用性。
[0110]附图标记的说明
[0111]10卷绕单元(纱线卷绕装置)
[0112]100纱线蓄留装置
[0113]110纱线退绕辅助部
[0114]120纱线蓄留量检测部
[0115]130纱线蓄留部
[0116]130F 退绕侧
[0117]130R 卷绕侧
[0118]140纱线卷绕部
[0119]150引出部
【权利要求】
1.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对卷绕有通过精纺机纺纱的纱线的喂纱纱管的纱线缺陷进行除去并对卷装进行重绕,其特征在于, 具有: 支承所述喂纱纱管的喂纱部; 卷绕所述喂纱纱管的纱线并进行蓄留的纱线蓄留装置; 以规定的卷绕纱线速度卷绕所述蓄留部上蓄留的纱线并形成所述卷装的卷绕部; 监视纱线缺陷的纱线缺陷检测部; 在纱线切断时,连接切断的纱线端的接纱部, 所述纱线蓄留装置具有: 对纱线进行蓄留的纱线蓄留部; 边旋转边在所述纱线蓄留部上卷绕纱线的纱线卷绕部, 所述纱线蓄留部具有: 卷绕有纱线的纱线蓄留体; 对卷绕在所述纱线蓄留体上的全部纱线付与从卷绕侧朝向退绕侧的输送力的纱线输送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蓄留装置具有: 纱线切断时对所述纱线蓄留部上卷绕的纱线端进行吸引的引出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蓄留装置具有: 安装在所述纱线蓄留部的退绕侧,辅助纱线的退绕的纱线退绕辅助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蓄留装置具有: 对所述纱线蓄留装置上蓄留的纱线的蓄留量进行检测的纱线蓄留量检测部。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蓄留体为带, 所述纱线输送机构为驱动所述带的带轮。
6.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输送机构具有: 相对于所述纱线蓄留体摆动的摆动部件; 偏心地旋转的旋转轴。
【文档编号】B65H63/06GK103429515SQ201280012747
【公开日】2013年12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1日
【发明者】福田功, 美马博志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